灌水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55
作者
张永丽
于振文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灌水量; 小麦; 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 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 籽粒产量与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济麦20和泰山23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和籽粒产量与品质及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2004—2005年生长季,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为196.10mm,两品种的氮素吸收效率、籽粒的氮素积累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均为不灌水处理低于灌水处理,但籽粒氮素分配比例和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不灌水处理高于灌水处理。拔节期前,两品种的氮素吸收强度灌水180mm处理高于灌水240mm和300mm两处理,拔节期后反之;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在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济麦20籽粒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均以灌水240mm处理高于灌水180mm和300mm处理;灌水180mm和240mm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达8701.23kghm-2和9159.30kghm-2,耗水量为469.29mm和534.48mm,两处理间籽粒品质无显著差异,且均优于灌水300mm处理。泰山23籽粒中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氮素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籽粒品质,在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灌水180mm和240mm处理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9682.65kghm-2和9698.55kghm-2,其耗水量分别为468.54mm和532.35mm。两品种的水分利用率均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在2006—2007年生长季,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为171.30mm,济麦20和泰山23均以灌水240mm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其耗水量分别为490.88mm和474.88mm。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氮素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率,生产中济麦20生育期灌水量以180~240mm为宜;泰山23在降水量达196mm条件下,灌水量以180mm为宜,在降水量为170mm条件下,灌水量以240mm为宜。
引用
收藏
页码:870 / 87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水分和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李世娟
    周殿玺
    诸叶平
    李建民
    兰林旺
    [J]. 华北农学报, 2002, (01) : 69 - 75
  • [2] 灌溉水平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王声斌
    张起刚
    彭根元
    [J]. 核农学报, 2002, (05) : 310 - 314
  • [3] 花后干旱与渍水下氮素供应对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
    范雪梅
    戴廷波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 63 - 67
  • [4] 缺水与补水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残留氮的影响
    王朝辉
    王兵
    李生秀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8) : 1339 - 1343
  • [5] 肥水调控对强筋小麦中优9507品质与产量协同提高的研究
    赵广才
    何中虎
    刘利华
    杨玉双
    张艳
    李振华
    张文彪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3) : 351 - 356
  • [6]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江晓东
    李增嘉
    侯连涛
    王芸
    王雪
    颜红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 20 - 24
  • [7] 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
    赵俊晔
    于振文
    [J]. 作物学报, 2006, (04) : 484 - 490
  • [8]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
    李淑文
    文宏达
    周彦珍
    李雁鸣
    肖凯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10) : 1992 - 2000
  • [9] 土壤水分对强筋小麦'豫麦34'氮素同化酶活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马新明
    李琳
    赵鹏
    熊淑萍
    郭飞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1) : 48 - 53
  • [10] 不同类型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及施氮对策探讨
    赵广才
    张保明
    王崇义
    [J]. 作物学报, 1998, (06) : 894 - 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