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国抗争运动研究评述

被引:35
作者
李德满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抗争运动; 机制分析; 比较研究;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09.06.011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抗争运动爆发的频度和影响力不断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海内外关于这一题域的研究也日渐兴起。这一研究题域在概念谱系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以过程分析、结构分析和机制分析作为其主要的分析路径,以集体行动、日常抵抗、社会动员以及政治过程等理论为指导,并特别关注抗争运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规范性实证研究的比例正在上升,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209+227 +227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60 条
[1]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J].
董海军 .
社会, 2008, (04) :34-58+223
[2]   当前中国“集体行动”研究述评 [J].
王国勤 .
学术界, 2007, (05) :264-273
[4]   农村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及处理原则 [J].
王精忠 .
山东社会科学, 2007, (07) :121-125
[5]   城市业主维权行动的利益目标与权利取向 [J].
孟伟 .
黄山学院学报, 2007, (02) :63-67
[6]   机会空间的营造——以B市被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 [J].
施芸卿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80-110+244
[8]   业主维权、政治参与与城市基层民主的前景 [J].
肖俊 .
人大研究, 2007, (03) :44-45
[9]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 [J].
冯仕政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7, (01) :1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