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赠与基础丧失规则在我国婚姻法中的设立——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第一款为例

被引:13
作者
杨晋玲
机构
[1] 云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律行为基础障碍制度; 法律行为基础丧失规则; 以结婚为条件的赠与; 赠与基础丧失;
D O I
10.13277/j.cnki.jcwu.2014.02.0002
中图分类号
D923.91 [];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视为只对自己子女的赠与的规定存在着没有反映出姻亲关系的真实特性、不符合中国父母家产传承或对子女为赠与的习惯、忽视了赠与者对子女配偶将来履行赡养责任的预期等不足之处。为了避免法院在处理父母赠与房产纠纷中或者全有或者全无的不公平结果,应寻求一种更为公平合理的动态处理模式。而《德国民法典》第313条第1款所规定的法律行为基础障碍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借鉴。通过借鉴这一制度中的行为基础事后丧失规则,在我国婚姻法中设立赠与基础丧失规则即赠与行为发生后,由于当事人进行赠与的基础不再存在,此时如果不能合理期待做出无偿给予的一方愿意维持现有的财产关系,法律允许当事人在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前提下对已生效的赠与行为进行调整或解除的规则,应是可行的。其可行性在于这一规则的设立不仅符合我国婚姻法处理家庭关系的立法宗旨,而且也避免了法院在处理当事人未约定、法律也没有相应规范调整的房产赠与问题时的两难处境。在适用时,辅之以一定的限制,即对结婚时间达一定期限且因抚育子女、照料配偶方父母、协助对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不适用赠与基础丧失规则,但受赠人对婚姻破裂有重大过错的除外,以期达到司法解释所预期的均衡保护婚姻双方及其父母的权益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   就业与家庭照顾间的平衡:基于性别与职业位置的比较 [J].
佟新 ;
周旅军 .
学海, 2013, (02) :72-77
[3]   规范体系:一个新体系结构的思考 [J].
刘作翔 .
东方法学, 2013, (01) :64-76
[4]   家产制与中国家庭法律的社会适应——一种“实践的法律社会学”分析 [J].
林辉煌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 18 (04) :143-160
[5]   《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 [J].
杜万华 ;
程新文 ;
吴晓芳 .
人民司法, 2011, (17) :22-29
[6]  
中国亟宜确立新型的家制和家产制——婚姻法解释(三)评议.[J].俞江;.清华法治论衡.2011, 01
[7]   法律实践如何面对“家庭”? [J].
方乐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1, 17 (04) :48-60
[8]   “家庭养老”保障论——以亲属法之保障为视角 [J].
李欣 .
河北法学, 2011, 29 (08) :111-119
[9]   中国家庭资本主义化的号角 [J].
赵晓力 .
文化纵横, 2011, (01) :31-34
[10]   司法能动下的中国家庭——从最高法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谈起 [J].
强世功 .
文化纵横, 2011, (01)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