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租倒包”农地流转中农户博弈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20
作者
王颜齐
郭翔宇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反租倒包; 农户行为; 博弈; 农地流转;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0.05.011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F224.32 [博弈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从"反租倒包"农地流转模式的形成机理出发,建立了"反租倒包"参与主体关系模型,利用博弈论对参与主体的关联关系和博弈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反租"环节,如果农户对掌权者的掠权行为采取容忍态度,结果必然导致农户土地权益受损,如果农户反抗,则存在三种可能的博弈结果:和解并取得和解金、上诉并可能取得赔偿金和继续容忍,博弈最终结果取决于农户采取行动的坚决性和谈判能力的高低。在"倒包"环节,设计了一个带有激励约束性质的合同形式,博弈结果表明:固定工资条件下,由于农户劳动的部分属性由自己控制,农业企业难以度量和监督,部分劳动属性会落入共有领域而被农户以较低的成本或无成本获取,表现为偷懒和不作为,而绩效工资则能有效调动农户的积极性,降低均衡偷懒概率。在保障农户预期收益稳定和农业企业对工资波动性需求之间寻求一个有效的平衡,从而得到一个博弈结果下的契约形式。最后以两个典型的调查案例实证了本文的分析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4+110 +11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农业产业化中的契约演进——从分包制到反租倒包 [J].
吴德胜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2) :28-34
[2]   农村已婚妇女失地与农地流转——基于江西省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 [J].
刘克春 ;
林坚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09) :48-55
[3]   农地市场对土地使用权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苏、浙、鲁1083个农户的调查 [J].
田传浩 ;
贾生华 .
中国农村经济, 2003, (10) :24-30
[4]   农地“反租倒包”的实践与思考——来自柯桥镇与璜土镇农地“反租倒包”的调查 [J].
田传浩 ;
邬爱其 .
调研世界, 2003, (02) :42-45
[5]   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 [J].
管清友 ;
王亚峰 .
上海经济研究, 2003, (01) :28-33
[6]   浙北传统粮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J].
钱文荣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07) :64-68
[7]  
农民交易谈判能力形态与农地制度演进[J]. 杨宏力,臧玮.改革. 2007 (05)
[8]  
佃农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易宪容译, 2000
[9]  
The Impact of Property Rights on Households’ Investment, Risk Coping, and Policy Preferences: Evidence from China[J] . Klaus Deininger,Songqing Ji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 20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