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煤超微结构研究新进展

被引:34
作者
琚宜文
李小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构造煤; 超微结构; 孔隙结构; 构造应力; 应变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造煤超微结构在不同温压和定向应力等因素影响下会表现出超微尺度上的特征与规律.大分子结构的变形可以引起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变化,而纳米级孔隙结构是煤层气(瓦斯)的主要吸附和扩散空间.因而在不同的变质阶段,不同机制的变形对不同类型构造煤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对其变质变形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于煤层气的储集和赋存状态、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以及煤层气资源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通过Ro,max,XRD,NMR(CP/MAS+TOSS)和液氮吸附等测试和实验方法并结合国内外关于构造煤的结构模型、煤岩超微结构与应力的关系以及构造煤结构与应变环境等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构造煤超微结构研究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构造应力对构造煤超微结构和物性的重要影响,据此指出了构造煤超微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 [J].
张玉贵 ;
张子敏 ;
曹运兴 .
煤炭学报, 2007, (03) :281-284
[2]   淮北海孜煤矿断层与层间滑动构造组合型式及其形成机制 [J].
琚宜文 ;
侯泉林 ;
姜波 ;
王桂梁 ;
方爱民 .
地质科学, 2006, (01) :35-43+182
[3]   构造应力对煤化作用的影响——应力降解机制与应力缩聚机制 [J].
曹代勇 ;
李小明 ;
张守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1) :59-68
[4]   高温高压实验变形煤流动的宏观与微观力学表现 [J].
刘俊来 ;
杨光 ;
马瑞 .
科学通报, 2005, (S1) :56-63
[5]   煤结构模型的研究与展望 [J].
张继周 .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5, (05) :37-38
[6]   构造煤13CNMR谱及其结构成分的应力效应 [J].
琚宜文 ;
姜波 ;
侯泉林 ;
王桂梁 ;
倪善芹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9) :51-65
[7]   煤岩结构纳米级变形与变质变形环境的关系 [J].
琚宜文 ;
姜波 ;
侯泉林 ;
王桂梁 .
科学通报, 2005, (17) :90-98
[8]   洁净煤技术的源头创新——煤分子工程及其关键问题的进展 [J].
曾凡桂 ;
降文萍 ;
谢克昌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4) :15-21
[9]   华北南部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作用机理 [J].
琚宜文 ;
姜波 ;
侯泉林 ;
王桂梁 ;
方爱民 .
地质学报, 2005, (02) :269-285
[10]   构造煤结构-成因新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J].
琚宜文 ;
姜波 ;
侯泉林 ;
王桂梁 .
煤炭学报, 2004, (05) :51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