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碳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何莹莹 [1 ]
张海林 [1 ]
孙国锋 [1 ]
汤文光 [2 ]
李永 [3 ]
陈阜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3] 湖南省宁乡县农业局
关键词
耕作措施; 稻田;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不同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的固碳效应和固碳潜力问题,选择湖南省宁乡县的双季稻区试验点进行了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以及耕层有机碳储量的研究,以期为制定适合于稻田条件下的合理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对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AOC)含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免耕处理下,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0~5cm的SOC和AOC的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层次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与免耕相比,旋耕和翻耕则更利于5~10cm和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积累。比较秸秆还田对SOC和AOC的影响表明,秸秆还田有效地提高了0~10cm有机碳含量,但对10~20cm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秸秆的输入并未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采用等质量方法计算了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显示旋耕秸秆还田使有机碳储量明显增加,而免耕只增加了土壤0~5cm和5~10cm土层有机碳储量,10~20cm有机碳储量有所降低,但耕作措施对有机碳储量的长效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双季稻区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J].
李琳 ;
伍芬琳 ;
张海林 ;
陈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1) :248-253
[2]   水旱轮作条件下长期自然免耕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张锡洲 ;
李廷轩 ;
余海英 ;
周建新 ;
吴德勇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6) :145-147
[3]   免耕直播对一季晚稻田土壤特性和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冯跃华 ;
邹应斌 ;
Roland J Buresh ;
许桂玲 ;
敖和军 ;
王淑红 .
作物学报, 2006, (11) :1728-1736
[4]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J].
李琳 ;
李素娟 ;
张海林 ;
陈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3) :106-109
[5]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J].
潘根兴 ;
赵其国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384-393
[6]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J].
潘根兴 ;
李恋卿 ;
张旭辉 ;
代静玉 ;
周运超 ;
张平究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4) :609-618
[7]   水旱轮作下长期免耕和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某些肥力性状的影响 [J].
徐阳春 ;
沈其荣 ;
雷宝坤 ;
储国良 ;
王全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4) :549-552
[8]   The management of rice straw, fertilisers and leaf litters in rice cropping systems in Northeast Thailand [J].
Kunnika Naklang ;
Anthony Whitbread ;
Rod Lefroy ;
Graeme Blair ;
Sodchol Wonprasaid ;
Yothin Konboon ;
Duangjai Suriya-arunroj .
Plant and Soil, 1999, 209 :21-28
[9]   Soil processes and global change [J].
Mosier, AR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8, 27 (03) :221-229
[10]  
秸秆还田的机理与技术模式.[M].刘巽浩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