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型——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4
作者
钟晓敏 [1 ]
赵海利 [2 ]
机构
[1] 浙江财经学院财经科学研究所
[2]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等化; 转移支付; 因素法;
D O I
10.14167/j.zjss.2009.02.015
中图分类号
G527 [地方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通过因素法测算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不仅是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也是我国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必然要求。本论文通过义务教育财政供给能力、义务教育财政需求以及财政努力程度等三类指标,构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因素法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模型,并以浙江省为例,对这一转移支付模型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2+127 +1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 [J].
翟博 .
教育研究, 2007, (07) :22-30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和原则 [J].
鲍传友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7, (01) :62-65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 [J].
曾天山 ;
邓友超 ;
杨润勇 ;
左晓梅 ;
储朝辉 ;
李协京 .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07, (01) :5-16
[4]   重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J].
高如峰 .
教育研究, 2004, (07) :18-25
[5]   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 [J].
曾满超 ;
丁延庆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1) :84-94
[6]   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J].
刘溶沧 ;
焦国华 .
财贸经济, 2002, (06) :5-12
[7]   中国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J].
马国贤 .
财经研究, 2002, (06) :46-52
[8]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编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