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储集性分析

被引:21
作者
雷开强
孔繁征
张哨楠
李秀华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 第三石油普查勘探大队
[3]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四川成都
[5] 陕西咸阳
[6] 四川成都
关键词
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储集空间;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3.03.019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一套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 ,储集空间以溶蚀微孔、蜂窝状溶孔和高岭石晶间隙为主 ,孔喉以细—微细为主。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性能 ,主要表现在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原生孔隙很少得到保存 ;较弱的溶蚀作用和强的蚀变作用使砂岩储集空间以微孔、超微孔为主 ,具有孔径小喉道细的特征 ,这是砂岩储集物性特别是渗透率偏低的直接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山西组成岩作用与储层的关系 [J].
胡江柰 ;
张哨楠 ;
李德敏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2) :169-173
[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规律 [J].
李良 ;
袁志祥 ;
惠宽洋 ;
刘树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68-271+282
[3]   煤系地层(酸性水介质)的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模式 [J].
郑浚茂 ;
应凤祥 .
石油学报, 1997, (04) :19-24
[4]   煤系地层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研究——以长广地区龙潭组为例 [J].
朱国华 ;
章卫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1) :39-47+118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气地质.[M].袁志祥等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