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3
作者
孟玫
李秀霞
机构
[1]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状态空间法; 综合承载力; 生态足迹; 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运用状态空间法构建综合承载力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取权重,对吉林省2005-2014年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吉林省综合承载力虽然呈"波动式"上升,但始终处于超载状态,说明吉林省经济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2)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生态承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是富余的,经济承载力基本处于均衡状态,而生态资源承载力却明显不足,处于赤字状态,说明生态环境将限制吉林省经济发展;3)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富余的,但水资源和能源承载力却不足,处于赤字状态,说明水资源与能源是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限制性因素;最后从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来提高吉林省综合承载力,旨为吉林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1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湖北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土地开发空间优化研究.[D].魏凤娟.中国地质大学.2015, 01
[2]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D].户艳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12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安城市承载力研究.[D].王帆.西安工业大学.2010, 04
[4]  
辽宁省城市综合承载力问题研究.[D].张辽.辽宁大学.2010, 12
[5]  
广州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应用研究.[D].任通先.华南理工大学.2010, 03
[6]   Carrying capacity in agriculture: global and regional issues [J].
Harris, JM ;
Kennedy, S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 (03) :443-461
[7]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奥)陶在朴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  
持续发展导论.[M].牛文元 著.科学出版社.1994,
[9]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以成都为例 [J].
姜豪 ;
陈灿平 .
软科学, 2016, 30 (12) :59-62
[10]   北京市交通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 [J].
齐喆 ;
张贵祥 .
生态经济, 2016, 32 (01) :82-8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