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以成都为例

被引:17
作者
姜豪
陈灿平
机构
[1]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成都;
D O I
10.13956/j.ss.1001-8409.2016.12.13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采用熵值法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维度,对成都2008~2014年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揭示成都的发展短板,进而分析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城市发展间是否存在协调的、良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对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较大的贡献,但第三产业和城市交通是其主要限制因素;生态环境是决定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必要因素,空气质量和绿化环境是其重要短板;自然资源对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已经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城市交通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J].
王爱苹 ;
马红娟 ;
孙贵玲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5, 45 (19) :81-88
[2]   京津冀能源承载力评价与分析——基于2007—2011年数据 [J].
彭璇 ;
祝辉 ;
祝尔娟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 17 (04) :15-22
[3]   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及系统耦合效应剖析 [J].
刘保强 ;
熊理然 ;
蒋梅英 ;
张磊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05) :868-875
[4]   可持续城市发展:对城市承载力评估的综述 [J].
干靓 ;
WEI Y ;
HUANG C ;
LAM P T I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1) :125-126
[5]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辨析与限制性因素发掘 [J].
付金存 ;
李豫新 ;
徐匆匆 .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03) :106-111
[6]   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以环渤海地区城市群为例 [J].
孙钰 ;
李新刚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05) :128-132+137
[7]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及测算思路 [J].
孔凡文 ;
刘亚臣 ;
常春光 .
城市问题, 2012, (01) :26-29
[8]   承载力分析与生态城市 [J].
吕斌 .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0, (03) :28-32
[9]   特大城市交通承载力定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J].
詹歆晔 ;
郁亚娟 ;
郭怀成 ;
王真 ;
刘永 ;
周丰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9) :1923-1931
[10]   喀纳斯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J].
李偲 ;
海米提依米提 ;
熊黑钢 .
干旱区地理, 2007, (03) :4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