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3
作者
孟玫
李秀霞
机构
[1]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状态空间法; 综合承载力; 生态足迹; 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运用状态空间法构建综合承载力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取权重,对吉林省2005-2014年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吉林省综合承载力虽然呈"波动式"上升,但始终处于超载状态,说明吉林省经济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2)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生态承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是富余的,经济承载力基本处于均衡状态,而生态资源承载力却明显不足,处于赤字状态,说明生态环境将限制吉林省经济发展;3)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富余的,但水资源和能源承载力却不足,处于赤字状态,说明水资源与能源是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限制性因素;最后从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来提高吉林省综合承载力,旨为吉林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1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基于AD-AS模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估——以舟山海岸带为例 [J].
苏盼盼 ;
叶属峰 ;
过仲阳 ;
宋韬 .
生态学报, 2014, 34 (03) :718-726
[12]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J].
黄万常 ;
周兴 .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10) :100-103+107
[13]   基于“国家公顷”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新方法 [J].
顾晓薇 ;
王青 ;
刘建兴 ;
李广军 .
东北大学学报, 2005, (04) :295-298
[14]   徐州市区域承载力实证研究 [J].
潘东旭 ;
冯本超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3, (05) :130-134
[15]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549-555
[16]  
合肥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邢苏颖;.安徽财经大学.2013,
[17]  
Energy and How We Live..Millington R; Gifford R; et al;..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