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26
作者
高鹏飞 [1 ]
刘卫红 [1 ]
吴俊珠 [1 ]
尹爱武 [2 ]
刘光明 [1 ]
机构
[1] 大理学院药学院
[2] 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医证候; 经络与针刺; 作用机制; 安全评价;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11.21.010
中图分类号
R2-03 [中医现代化研究];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摘要
目的:介绍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文献32篇,对该领域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代谢组学能够揭示中医药治疗疾病过程中生物体系内所发生的代谢物的变化和代谢通路及途径的改变,强调从整体角度研究生物体的功能水平,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相一致,符合中医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效应的特点。广泛应用中医证候、经络与针刺、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以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等领域。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应进一步提高分析测定的水平、将适用的分析技术进行整合,实现多种化合物的同时检测;完善代谢组学数据库的建设;加强代谢组学研究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整合,满足其高通量、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要求。结论: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84 / 2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1]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rberine on type 2 diabete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metabonomics [J].
Gu, Yan ;
Zhang, Yifei ;
Shi, Xianzhe ;
Li, Xiaoying ;
Hong, Jie ;
Chen, Jing ;
Gu, Weigiong ;
Lu, Xin ;
Xu, Guowang ;
Ning, Guang .
TALANTA, 2010, 81 (03) :766-772
[12]  
’Metabonomics’: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of living syste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stimuli vi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NMR spectroscopic data[J] . J. K. Nicholson,J. C. Lindon,E. Holmes.Xenobiotica . 1999 (11)
[13]   足阳明经穴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模式识别研究 [J].
吴巧凤 ;
徐世珍 ;
颜贤忠 ;
余曙光 ;
唐勇 ;
刘娟 ;
毛森 ;
周思远 ;
梁繁荣 .
上海针灸杂志, 2010, (09) :552-555
[14]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清样品的核磁共振谱代谢组学研究 [J].
蒋海强 ;
马斌 ;
聂磊 ;
李运伦 .
药学实践杂志, 2010, 28 (04) :258-261
[15]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血浆代谢组学的检测分析[J]. 简维雄,袁肇凯,黄献平,陈清华,郑景辉,李勇华,王丽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6)
[16]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J].
张红栓 ;
贾钰华 ;
华何与 ;
万中原 ;
关山越 ;
曹世平 ;
崔凯 ;
王学文 .
新中医, 2010, 42 (06) :12-14+7
[17]   花椒水提物给药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J].
汤喜兰 ;
徐国良 ;
李冰涛 ;
张启云 ;
孙立波 ;
黄丽萍 ;
余日跃 ;
刘红宁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 (05) :127-131
[18]   代谢组学技术在针刺研究设计中的质量控制 [J].
周思远 ;
吴巧凤 ;
李瑛 ;
余曙光 .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37 (05) :836-838
[19]   基于1HNMR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马兜铃酸I诱导的雌雄小鼠急性肾毒性 [J].
刘霞 ;
肖瑛 ;
高红昌 ;
任进 ;
林东海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 31 (05) :927-932
[20]   肝气郁结证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J].
王伟明 ;
黄育华 ;
熊振芳 ;
许朝霞 ;
盛国光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0, 20 (02) :102-1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