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51
作者
周奥 [1 ,2 ]
何可佳 [1 ,2 ]
李晓刚 [1 ,2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筛选; 高产栽培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地区栽培的再生稻品种,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记录7个水稻品种的播种期、收获期及生育期,计算出再生稻每株分蘖数及每丛平均株数,比较其生育期、再生能力、产量及米质口感,筛选出最适合作为再生稻的品种,以该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施肥时间、收割方式以及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分蘖、高度和产量的影响,探索病虫害的防治方案,在湖南省内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918’作为再生稻品种,生育期短、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米质口感优良;最佳施肥时间为第一季收获前7天左右;机收时,留桩高度以25~27 cm为宜;病虫害采用"一拌三喷"综合防治策略,再生稻产量可达到3000~4500 kg/hm2。构建湖南地区再生稻高产栽增成套技术路线,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J].
徐富贤 ;
熊洪 ;
张林 ;
朱永川 ;
蒋鹏 ;
郭晓艺 ;
刘茂 .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 (09) :1702-1717
[2]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J].
邓修义 .
四川农业科技, 2015, (03) :17-21
[3]   闽西山区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兰朝晃 .
中国稻米, 2014, 20 (05) :79-80
[4]   再生稻头季机收留桩高度试验初报 [J].
刘秀斌 ;
刘正忠 ;
罗美玉 .
福建农业科技, 2014, (05) :13-15
[5]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J].
朱永川 ;
熊洪 ;
徐富贤 ;
郭晓艺 ;
张林 ;
刘茂 ;
周兴兵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36) :1-8
[6]   再生稻头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的比较与应用研究 [J].
刘正忠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36) :205-209
[7]   低桩机割再生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J].
俞道标 ;
张燕 ;
赵雅静 ;
李小萍 ;
姜照伟 ;
陈双龙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36) :210-214
[8]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J].
何花榕 ;
房贤涛 ;
翁国华 ;
郭灵灵 ;
杨惠杰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09) :6-10
[9]   超级稻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的研究 [J].
谢华安 .
杂交水稻, 2010, 25(S1) (S1) :17-26
[10]   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J].
吕泽林 ;
钟顺清 ;
杨航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7) :8886-8888+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