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两代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1
作者
丁吉红
赵文进
周爱保
机构
[1]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关键词
攻击性; 新生代农民工; 老一代农民工; 内隐社会认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本研究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对农民工的攻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内隐攻击性用IAT测量,外显攻击性用自陈量表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两代农民工身上都存在明显的内隐攻击行为,且老一代农民工的攻击性在内隐层面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强。(2)老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在攻击问卷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3)在两代农民工内隐攻击性的影响中言语攻击是一个"中介变量",外显攻击性的其它因子对内隐攻击性结果的影响是通过言语攻击而产生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0+94 +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表现方式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D].徐德淼.江西师范大学.2007, 05
[2]  
青少年攻击性的维度、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潘绮敏.华南师范大学.2005, 07
[3]   攻击行为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与道德领域理论的整合 [J].
高雯 ;
陈会昌 .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01) :91-97
[4]   福州市农民工犯罪社会原因探析 [J].
陈金友 ;
林怡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8, (01) :76-80
[6]   父母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J].
陈欣 ;
杜建政 .
心理科学, 2006, (04) :798-801
[7]   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 [J].
朱婵媚 ;
宫火良 ;
郑希付 .
心理学探新, 2006, (02) :48-50
[8]   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研究 [J].
崔丽娟 ;
胡海龙 ;
吴明证 ;
解春玲 .
心理科学, 2006, (03) :570-573
[9]   刺激物属性与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J].
叶茂林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02) :93-96
[10]   材料性质与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J].
叶茂林 .
心理科学, 2001, (04) :418-42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