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凯里龙场镇山体崩塌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50
作者
董秀军
裴向军
黄润秋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崩塌; 溶蚀; 岩体结构; 地下采矿; 成因;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15.03.02
中图分类号
P642.21 [崩塌];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2013年2月18日11时30分左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龙场镇鱼洞村岔河组山体发生大规模崩塌,崩塌体堆积于山体陡崖底部鱼洞河河道内,形成约30×104m3的堆积体堰塞坝,掩埋房屋数间,灾害造成5人失踪,转移安置21户79人。本文在对灾害现场进行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对龙场镇崩塌体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灾害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龙场镇山体崩塌是在不利岩体结构、地形地质组合条件下,受到长期地下水溶蚀和风化作用影响,加之采矿的底部削弱效应,导致受陡倾裂隙控制的薄板状岩体强度达到极限状态,最终产生此次大型岩体崩塌事件。在黔东南地区类似地质条件分布广泛,深入研究龙场镇崩塌形成条件及成灾机理,对贵州省岩溶地区类似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早期识别与防范,提高减灾防灾工作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 / 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近水平煤层开采诱发崩塌形成机理分析
    林锋
    孙赤
    冯亮
    [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3, 24 (03) : 8 - 12
  • [2] 公路崩塌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
    齐洪亮
    田伟平
    李家春
    [J]. 自然灾害学报, 2013, 22 (04) : 160 - 166
  • [3] 堰塞坝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严祖文
    魏迎奇
    蔡红
    [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9, 20 (04) : 55 - 59
  • [4] 2009年6·5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初步研究
    许强
    黄润秋
    殷跃平
    侯圣山
    董秀军
    范宣梅
    汤明高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4) : 433 - 444
  • [5] 汶川地震堰塞湖分布规律与风险评估
    崔鹏
    韩用顺
    陈晓清
    [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 (03) : 35 - 42
  • [6] 坡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思考
    林鸿州
    于玉贞
    李广信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2) : 56 - 61
  • [7] 贵州崩塌滑坡的特点及防治技术
    傅鹤林
    卜翠松
    周中
    罗强
    龙万学
    [J]. 湘南学院学报, 2005, (05) : 39 - 45
  • [8] 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
    赵允辉
    [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S1) : 39 - 44
  • [9] 汶川地震大型滑坡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许强,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