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外近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的级配特性及其意义

被引:19
作者
张晓东
翟世奎
许淑梅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长江口; 泥质区; 沉积物粒度; 级配特性;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7.02.028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采自长江口外近海的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以及粒级对比等方法对沉积物的级配特性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粒度数据中>6Φ,4~6Φ,<4Φ粒级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因子得分区分别对应长江口泥质区、浙闽沿岸泥质区和粉砂-砂质区。从长江口向南至闽浙泥质带,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从6.9Ф变为7.2Ф,逐渐变细,符合沉积物“机械分异”规律,并呈连续分布,中间并无明显的间断。通过对粒度分布曲线的对比研究认为:>5Φ(<32μm)粒级沉积物主要是现代陆源沉积物,其中>6Φ(<16μm)粒级相对含量与离物源区距离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可能是示踪长江入海沉积物的良好粒级区间;<4Φ(>63μm)粒级沉积物在河口区以外的近海主要来源于陆架残留沉积的改造和再搬运。
引用
收藏
页码:328 / 3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海内陆架泥区沉积物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J].
肖尚斌 ;
李安春 .
沉积学报, 2005, (01) :122-129
[2]   东海DGKS9617岩芯物源研究 [J].
余华 ;
刘振夏 ;
熊应乾 ;
李巍然 ;
王昆山 .
沉积学报, 2004, (04) :651-657
[3]   近2ka来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J].
肖尚斌 ;
李安春 ;
蒋富清 ;
李铁刚 ;
黄朋 ;
徐兆凯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21) :2233-2238
[4]  
东海外陆架Q43岩心末次冰期矿物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金秉福,林振宏,季福武,时振波,张宗雁.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S2)
[5]   东海陆架北部长江、黄河沉积物影响范围的定量估算 [J].
范德江 ;
杨作升 ;
孙效功 ;
张东奇 ;
郭志刚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748-756
[6]   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范德江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741-747
[7]   中国近海沿岸泥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J].
赵一阳鄢明才李安春高抒贾建军 .
中国地质, 2002, (02) :181-185
[8]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地球化学比较研究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曲艳慧 ;
范德江 .
沉积学报, 2000, (02) :284-289
[9]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REE地球化学及示踪作用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地球化学, 1999, (04) :374-380
[10]   地质成分数据统计分析——困难和探索 [J].
周蒂 .
地球科学, 1998, (02)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