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新生代玄武岩的K-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深部动力学意义

被引:33
作者
张文慧
韩宝福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生代玄武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岩石圈减薄; 集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内蒙古集宁地区四个新生代玄武岩剖面进行了K-Ar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K-Ar定年结果显示,集宁玄武岩的主要喷发期在晚渐新世至中新世,可分为三个喷发旋迴:~33Ma、22.8~22.1Ma和12.2~9.4Ma。玄武岩由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组成。SiO2和MgO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6.4~52.3wt%和5.1~7.8wt%,微量元素特征总体上与OIB相似。集宁的三个喷发旋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每一旋迴底部,先出现的均为拉斑玄武岩,向上变为碱性玄武岩。从第一至第三旋迴,碱性玄武岩Yb含量逐渐增加,La/Yb比值逐渐减小,暗示集宁地区在这一时期曾发生过岩石圈减薄。由于集宁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早期至晚期逐渐接近拉斑玄武岩,且两者的Nd、Sr同位素特征相似,因此,该区岩石圈的减薄可能是软流圈热物质上涌,对岩石圈产生底蚀作用的结果。拉斑玄武岩的存在可能代表了岩石圈减薄在地表的显示,是被底蚀的岩石圈与少量上涌软流圈的熔融物质混合的产物。通过对比集宁、汉诺坝、赤峰、阿巴嘎、大同等地新生代玄武岩的K-Ar年龄和岩性分布特征,推测这一区域的岩石圈减薄在时间、空间及减薄强度上均存在不均一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97 / 160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内蒙古集宁新生代玄武岩的地幔源区特征: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J].
张文慧 ;
韩宝福 ;
杜蔚 ;
刘志强 .
岩石学报, 2005, (06) :1569-1582
[2]   汉诺坝幔源橄榄岩包体的微量元素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SCLM的性质和形成时代 [J].
夏琼霞 ;
支霞臣 ;
孟庆 ;
郑磊 ;
彭子成 .
岩石学报, 2004, (05) :226-235
[3]   汉诺坝大麻坪低εNd中性麻粒岩包体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J].
刘勇胜 ;
高山 ;
柳小明 ;
袁洪林 ;
周炼 .
地球化学, 2004, (03) :261-268
[4]   河北阳原和山西大同新生代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华北克拉通西部深部地质过程初探 [J].
马金龙 ;
徐义刚 .
地球化学, 2004, (01) :75-88
[5]   钾-氩和氩-氩定年样品的送样要求及预处理 [J].
刘玉琳 ;
苗国均 ;
黄宝玲 .
岩矿测试, 2003, (04) :297-299
[6]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置换作用和壳幔生长耦合的Re-Os同位素证据 [J].
高山 ;
Roberta L.RUDNICK ;
Richard W.CARLSON ;
William F.McDONOUGH ;
刘勇胜 .
地学前缘, 2003, (03) :61-67
[7]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吴福元 ;
葛文春 ;
孙德有 ;
郭春丽 .
地学前缘, 2003, (03) :51-60
[8]   由包体推导的河北汉诺坝下地壳—上地幔地温线及其地质意义 [J].
史兰斌 ;
林传勇 ;
陈孝德 ;
韩秀伶 .
地震地质, 2000, (01) :37-46
[10]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Ⅱ)Sr、Nd、Ce同位素组成 [J].
刘丛强,解广轰,增田彰正 .
地球化学, 1995, (03) :20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