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属植物的川西新记录和澳大利亚间断分布途径的探讨

被引:5
作者
杨钦周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关键词
白刺属; 四川西部; 新记录; 中生植物; 干旱河谷; 澳大利亚; 间断分布; 迁移; 途径;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6.02.002
中图分类号
Q941 [植物演化与植物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四川西部干旱河谷新记录两种白刺属植物(柴达木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从它们的地理分布可以反射出干旱河谷现代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具有历史植物区系“活化石”意义,该区系与古地中海在时间上、与现代中亚(草原和荒漠)在空间上有着渊源联系。这两种白刺在川西是中生而不是旱生植物,生于干旱河谷灌丛(近似于中亚草原灌丛)而不是草原或荒漠中。根据植物地理学和地质学研究的一些例证,探讨了远离白刺属发生地和分布中心的比拉底白刺(或其祖型),从非洲北部-阿拉伯地区经由印度和缅甸至马来西亚直达澳大利亚形成现代洲际间断分布的迁移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多倍化——白刺属的系统分类、进化特征及应用前景 [J].
潘晓云 ;
魏小平 ;
尉秋实 ;
陈家宽 ;
王根轩 .
植物学通报, 2003, (05) :632-638
[3]   白刺属植物的分类学及系统学研究 [J].
潘晓玲 ;
沈观冕 ;
陈鹏 .
云南植物研究, 1999, (03) :3-5
[4]   试论我国沙漠地区植物区系的发生与形成 [J].
刘媖心 .
植物分类学报, 1995, (02) :131-143
[5]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硬叶栎林的特点与分类 [J].
杨钦周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0, (03) :197-211
[6]   川西高原早第三纪植物群的发现及其在 植物地理学上的意义 [J].
陈明洪 ;
孔昭宸 ;
陈晔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3, (05) :482-491+509
[7]   西藏高原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J].
杨逸畴 ;
李炳元 ;
尹泽生 ;
张青松 .
地理学报, 1982, (01) :76-87
[8]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J].
李吉均 ;
文世宣 ;
张青松 ;
王富葆 ;
郑本兴 ;
李炳元 .
中国科学, 1979, (06) :608-616
[9]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沉积中的孢粉组合及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 [J].
徐仁 ;
宋之琛 ;
周和仪 .
古生物学报, 1958, (04) :107-118+188-197
[10]   甘肃酒泉第三纪红色岩系的孢子花粉组合及其在地质学和植物学上的意义 [J].
宋之琛 .
古生物学报, 1958, (02) :159-16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