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2010年春季北京地区强沙尘暴过程的微气象学特征
被引:12
作者
:
李晓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李晓岚
[
1
,
2
]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张宏升
[
3
]
机构
: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来源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2012年
/ 17卷
/ 04期
基金
: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
强沙尘暴;
PM10浓度;
微气象学;
湍流通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445.4 [];
学科分类号
:
0706 ;
070601 ;
摘要
:
利用北京大学校园地区PM10质量浓度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m气象塔气象要素梯度和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10年3月20~22日两次强沙尘暴过程微气象学要素和沙尘参量的时空演变以及湍流输送特征,为理解北京地区强沙尘暴天气沙尘输送规律和微气象学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月20~22日强沙尘暴过程前后不同高度温度先升后降,气压和相对湿度则相反。强沙尘暴来临时,高层风速先迅速增大,低层风速增加略有滞后,风切变明显加强,PM10浓度最大值和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较吻合。强沙尘暴过境时,不同高度向下的湍流动量输送、向上的湍流热量输送和湍流动能明显加强。与3月21日非沙尘暴日相比,强沙尘暴过程湍流动量通量增加,有利于沙尘粒子的水平和垂直输送过程;由于冷锋过境,水平热通量增大;垂直热通量因白天温度垂直梯度减小而减小,夜间因逆温层被破坏而增加;水平湍流动能对湍流动能占主要贡献,垂直湍流动能仅占水平湍流动能的10%~25%。
引用
收藏
页码:400 / 4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西北不同沙源地区起沙阈值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J].
朱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朱好
;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张宏升
.
气象学报,
2010,
68
(06)
:977
-984
[2]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 Asian Monsoon and Dust Weather Frequency over Beijing[J]. 武云飞,张仁健,韩志伟,曾昭美.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0(06)
[3]
我国沙尘天气微气象学和湍流输送特征研究进展
[J].
李晓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李晓岚
;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张宏升
.
干旱气象,
2010,
(03)
:256
-264
[4]
北京北郊冬季大风过程湍流通量演变特征的分析研究
[J].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张宏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新建
;
朱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朱好
;
刘辉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刘辉志
;
胡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胡非
.
大气科学,
2010,
34
(03)
:661
-668
[5]
沙尘气溶胶对半干旱区微气象学特征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凌肖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凌肖露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镭
;
郭维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郭维栋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仁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3)
:279
-288
[6]
不同沙尘天气微气象和沙尘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J].
朱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朱好
;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张宏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家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朴淳雄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579
-584
[7]
沙尘天气过程沙地下垫面沙尘通量的获取与分析研究
[J].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张宏升
;
朱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朱好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艳
;
康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康凌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家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SoonUng Park
.
气象学报,
2007,
(05)
:744
-752
[8]
2006年两次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对比分析
[J].
李小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李小龙
;
方宗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方宗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320
-328
[9]
北京地区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通量输送特征
[J].
彭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彭珍
;
刘熙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熙明
;
洪钟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洪钟祥
;
王丙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丙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267
-276
[10]
北京沙尘频次的年际变化及其全球环流背景分析
[J].
范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NZC
范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会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1006
-1014
←
1
2
3
→
共 24 条
[1]
中国西北不同沙源地区起沙阈值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J].
朱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朱好
;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
张宏升
.
气象学报,
2010,
68
(06)
:977
-984
[2]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 Asian Monsoon and Dust Weather Frequency over Beijing[J]. 武云飞,张仁健,韩志伟,曾昭美.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0(06)
[3]
我国沙尘天气微气象学和湍流输送特征研究进展
[J].
李晓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李晓岚
;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张宏升
.
干旱气象,
2010,
(03)
:256
-264
[4]
北京北郊冬季大风过程湍流通量演变特征的分析研究
[J].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张宏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新建
;
朱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朱好
;
刘辉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刘辉志
;
胡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胡非
.
大气科学,
2010,
34
(03)
:661
-668
[5]
沙尘气溶胶对半干旱区微气象学特征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凌肖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凌肖露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镭
;
郭维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郭维栋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仁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3)
:279
-288
[6]
不同沙尘天气微气象和沙尘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J].
朱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朱好
;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张宏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家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朴淳雄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579
-584
[7]
沙尘天气过程沙地下垫面沙尘通量的获取与分析研究
[J].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张宏升
;
朱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朱好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艳
;
康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康凌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家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SoonUng Park
.
气象学报,
2007,
(05)
:744
-752
[8]
2006年两次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对比分析
[J].
李小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李小龙
;
方宗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方宗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320
-328
[9]
北京地区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通量输送特征
[J].
彭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彭珍
;
刘熙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熙明
;
洪钟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洪钟祥
;
王丙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丙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267
-276
[10]
北京沙尘频次的年际变化及其全球环流背景分析
[J].
范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NZC
范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会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1006
-1014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