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增效尿素对水稻田面水氮素流失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33
作者
王小燕 [1 ,2 ]
王燚 [1 ,2 ]
田小海 [1 ,2 ]
马国辉 [2 ,3 ]
机构
[1] 长江中游湿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 长江大学农学院
[3]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尿素; 纳米材料; 氮; 肥料; 径流; 纳米碳; 氮素流失; 氮肥利用率; 水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探讨纳米碳增效尿素对水稻田面水氮素流失特征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普通尿素处理为对照,对水稻田面水氮素浓度、氮素径流流失特征、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后,田面水全氮浓度迅速增加,且施氮量越高,田面水全氮浓度越大。纳米碳增效尿素处理与普通尿素处理比较,其田面水全氮浓度下降速度较快,氮素随排水流失风险期短。应用对数方程模型预测,纳米碳增效尿素田面水安全排放期为施肥后11.5~15.9d,普通尿素田面水安全排放期为施肥后12.5~17.3d,纳米碳增效尿素处理与普通尿素处理比较,其遇雨引起氮素流失期限缩短1.0~1.5d。该研究同时得出,总氮素径流流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的两肥料处理间比较,纳米碳增效尿素处理氮素随降水流失量显著小于普通尿素处理,仅为普通尿素的70.6%~74.3%。该研究进一步表明,纳米碳增效尿素处理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亦显著大于普通尿素处理,产量最大提高幅度达10.2%,氮肥农学利用率最大提高幅度达44.5%。总之,与普通尿素处理比较,纳米碳增效尿素处理遇雨引起氮素流失期限缩短、氮素径流流失量小,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均较高,是优于普通尿素的新型高效肥料,其中施氮量为225kg/hm2的处理,是该试验条件下的氮肥运筹的高产、高效、安全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Water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lowland rice in ground covering rice production system in south China [J].
Fan, XL ;
Zhang, JP ;
Wu, P .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002, 25 (09) :1855-1862
[12]   缓释复合肥条件下覆盖旱作对水稻氮素利用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J].
苏胜齐 ;
王正银 ;
董燕 ;
叶学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3) :47-50
[13]   水稻田面水氮素动态径流流失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J].
邱卫国 ;
唐浩 ;
王超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740-744
[14]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刘立军 ;
桑大志 ;
刘翠莲 ;
王志琴 ;
杨建昌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12) :1456-1461
[15]   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控制氮肥污染的新途径—SSNM [J].
王光火 ;
张奇春 ;
黄昌勇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 (01) :70-73
[16]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J].
彭少兵 ;
黄见良 ;
钟旭华 ;
杨建昌 ;
王光火 ;
邹应斌 ;
张福锁 ;
朱庆森 ;
Roland Buresh ;
Christian Witt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9) :1095-1103
[17]   纳米材料促进大豆萌芽、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J].
陆长梅 ;
张超英 ;
温俊强 ;
吴国荣 ;
陶明煊 .
大豆科学, 2002, (03) :168-171+241
[18]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Improving Fertilizer-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Irrigated Rice in China [J].
Roland Buresh ;
Christian Witt .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 (07) :67-76
[19]   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在水稻上的应用 [J].
曾昭华 .
中国稻米, 2002, (01) :29-29
[20]   水稻田面水氮素的动态特征、模式表征及排水流失研究 [J].
张志剑 ;
董亮 ;
朱荫湄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4) :47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