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

被引:108
作者
刘园
王颖
杨晓光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影响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11 [作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估算作物需水量的关键因子,对指导农田灌溉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华北平原典型站点1961 2007年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从能量平衡和动力学角度对其分解,分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影响参考作物蒸散量及其构成项变化的主次气候因子,为该区农田水分管理提供更有效的科学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北平原全区温度显著上升、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的背景下,绝大部分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及构成项呈显著下降趋势。夏季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和辐射项值相对最高,冬季值最低;春季的空气动力学项值相对比例最高。辐射项与空气动力学项年际间呈负相关关系,春夏两季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趋势,秋冬两季呈不显著负相关趋势。辐射项的变化主要受日照时数、风速及温度的影响,其中风速的贡献是负效应;空气动力学项的变化主要受风速、相对湿度及平均温度的影响,相对湿度的贡献是负效应。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主要受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温度日较差和风速的综合影响。此外,降水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下降幅度略高于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幅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23 / 9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几种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比较 [J].
刘倪 ;
夏伟 ;
吴晓蔚 ;
丁杰 ;
徐建斌 ;
范小雷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0 (01) :17-24
[2]   河北省近35年(1965-199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J].
李春强 ;
洪克勤 ;
李保国 .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04) :414-419
[3]   黄土高原地区近5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 [J].
王幼奇 ;
樊军 ;
邵明安 ;
白一茹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9) :6-10
[4]   黄土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多种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J].
樊军 ;
邵明安 ;
王全九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3) :98-102
[5]   近30年安徽省地表干湿时空变化及对农业影响 [J].
马晓群 ;
张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6) :783-790
[6]   中国北方近50年潜在蒸发的变化 [J].
谢贤群 ;
王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683-691
[7]   河北平原34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J].
赵少华 ;
杨永辉 ;
邱国玉 ;
樊彤 ;
胡玉昆 .
资源科学, 2007, (04) :109-113
[8]   山东省参考作物蒸散分布研究 [J].
张方敏 ;
申双和 .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03) :70-72
[9]   几种基于温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评价 [J].
刘晓英 ;
李玉中 ;
王庆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6) :12-18
[10]   1956~2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J].
高歌 ;
陈德亮 ;
任国玉 ;
陈峪 ;
廖要明 .
地理研究, 2006, (03) :37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