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平台异化的刑事规制

被引:13
作者
国家检察官学院课题组
朱丽欣
机构
[1] 国家检察官学院刑事检察教研部
关键词
P2P网络借贷; 债权转让; 穿透式监管; 洗钱罪完善; 刑事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金融犯罪一直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近年来以P2P网络借贷为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刑事案件出现惊人的攀升速度,其中特别典型的债权转让模式备受争议,而这种模式的P2P网络借贷的实质是"类资产证券化"的活动,着眼于穿透式监管的效果和要求,宜对之采用证券式监管措施。但在我国证券法没有修订的前提下,这种行为难以构成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和非法经营罪。基于刑法实质解释论立场,因其业务模式本身具有的风险性极易触犯"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从而其有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金融犯罪的刑法规制,必然会涉及到洗钱罪,洗钱罪在打击金融犯罪方面应当跟进;同时结合正在试点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论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打击金融犯罪中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95+173 +173-174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P2P平台债权拆分转让行为的合法性之辨 [J].
郑观 .
法学, 2017, (06) :158-169
[2]   穿透式监管与资产管理 [J].
苟文均 .
中国金融, 2017, (08) :17-20
[3]   互联网金融不当行为风险及其规制政策研究——以市场诚信、公平竞争与消费者保护为核心 [J].
冯乾 ;
王海军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 (02) :24-31+51
[4]   P2P网络借贷法律规制的德国经验及其启示 [J].
纪海龙 .
云南社会科学, 2016, (05) :117-124+187
[7]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过去、当下及未来 [J].
林强 .
时代金融, 2015, (02) :158-159
[8]   我国《刑法》第64条的分析与完善 [J].
朱丽欣 .
中国检察官, 2014, (21) :13-17
[9]   网络贷款“宜信模式”的风险特点及监管回应 [J].
蒋莎莎 .
武汉金融, 2014, (05) :41-44
[10]   P2P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 [J].
叶湘榕 .
金融监管研究, 2014, (03) :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