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影响因素

被引:18
作者
周文 [1 ]
刘飞 [1 ]
戴建文 [1 ]
储昭奎 [2 ]
林家善 [1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石油长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中生界; 成藏特征; 构造-岩性圈闭; 镇泾地区;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2.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于镇泾地区单井产能普遍较低,出现了"见油容易产油难"的局面,为此分析了该区中生界油气成藏特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及附近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中—好且成熟度适中,为中生界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圈闭的存在与否是成藏的关键因素。该区砂体分布走向与现今构造线基本一致,在西北大部分地区不利于形成大的岩性圈闭;而在东南部因继承性构造鼻隆的存在,形成构造-岩性圈闭的可能性较大;曙光油田长6油藏属于泄流面内低丰度油藏。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111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构造体制转换与成藏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J].
高帮飞 ;
邓军 ;
王庆飞 ;
徐浩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3) :9-11+15+111
[2]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沉积相研究 [J].
兰朝利 ;
何顺利 ;
门成全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5) :11-14+103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 [J].
段毅 ;
吴保祥 ;
郑朝阳 ;
王传远 .
石油学报, 2005, (04) :29-33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J].
张克银 .
地质力学学报, 2005, (01) :25-32
[5]   鄂尔多斯塔巴庙地区上古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 [J].
周文 ;
张哨楠 ;
李良 ;
苏付义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06-610
[6]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特征分析 [J].
席胜利 ;
刘新社 ;
王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3) :229-235
[7]   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评价 [J].
沙文武 ;
邵江 ;
郭耀华 .
天然气工业, 2001, (S1) :35-39
[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 [J].
张哨楠 ;
胡江柰 ;
沙文武 ;
赵舒 ;
高青松 .
矿物岩石, 2000, (04) :25-30
[9]   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中生界油气富集受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J].
唐民安 ;
孙宝岭 .
河南石油, 2000, (04) :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