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7 条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影响因子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6
作者:

房一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李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2] 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东北;
夏季低温冷害;
影响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26 [寒潮];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东北夏季低温为主题,回顾了以往对于东北夏季低温冷害影响因子的研究。将不同的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归类,着重强调近年来研究发现的新影响因子的同时,也对将来关于东北夏季低温问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好地对东北夏季低温进行预测。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2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 [31] 东亚季风El Nio与中国松辽平原夏季低温关系初探[J]. 气象学报, 1998, (06) : 85 - 96廉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32] 行星运动与厄尔尼诺、东北夏季低温冷害[J]. 气象, 1998, (03) : 9 - 11+27叶更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省通化市气象局
- [33] 持续性东北冷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特征[J]. 大气科学, 1997, (0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35] 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大型环流系统之间的关系[J].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3) : 297 - 303孙力,郑秀雅,王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36] 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海平面气压变化关系及对东亚冷夏的影响[J]. 气象学报, 1994, (01) : 117 - 120沙文钰,蔡剑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空军气象学院
- [37] 东北夏季低温的500hPa形势场和海温场特征[J]. 辽宁气象, 1992, (03) : 7 - 8毛贤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中心气象台刘桂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中心气象台夏梅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中心气象台袁国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中心气象台杨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中心气象台
- [38] 东北夏季低温的OLR场特征[J]. 气象, 1988, (12) : 4 - 8毛贤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中心气象台夏梅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中心气象台刘桂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中心气象台袁国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中心气象台杨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中心气象台
- [39] 热带东太平洋关键区海温与中国东北地区气温的关系[J]. 大气科学, 1987, (04) : 382 - 389曾昭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0] 太阳活动和火山灰云对1980年夏我国异常气候的综合影响[J]. 气象科学, 1986, (01) : 17 - 26徐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