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激励机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

被引:15
作者
崔海潮
赵勇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理性经济人; 激励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
D O I
10.16059/j.cnki.cn43-1008/c.2008.01.068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近期有关中国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受到质疑、排挤和挤压的讨论表明,我国加入WTO后,适应一系列国际游戏规则的政策时滞效应开始显现,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放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框架内加以讨论。本文把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企业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以及自愿责任,通过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与平衡的分析,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和机理在于企业受到习俗、惯例等非正式制度以及由此逐渐演化为以标准、法律等为形式的正式制度的约束,并通过激励机制的传递使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趋于一致从而使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自发考虑非股东利益的内生行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与平衡即企业利润目标和社会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平衡,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和构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求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分层级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激励理论的逻辑分析 [J].
史文涛 ;
邓淑莲 .
求索, 2007, (08) :71-73
[2]   企业激励机制问题的思考 [J].
郭桂永 .
东岳论丛, 2007, (03) :187-189
[3]   基于业绩评价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 [J].
马跃如 ;
李海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01) :76-79
[4]   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 [J].
陈迅 ;
韩亚琴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9) :99-105
[5]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分析 [J].
鞠芳辉 ;
谢子远 ;
宝贡敏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9) :91-98
[6]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形成条件及表现形式 [J].
陈永正 ;
贾星客 ;
李极光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3) :34-42
[7]   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 [J].
陈宏辉 ;
贾生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12) :85-92
[8]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J].
李培林 .
社会学研究, 2001, (06) :43-55
[9]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 [J].
卢代富 .
现代法学, 2001, (03) :137-144
[10]   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 [J].
汪丁丁 .
社会学研究, 1998, (02)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