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造山型金成矿系统:复合造山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初探

被引:107
作者
杨立强 [1 ]
刘江涛 [1 ]
张闯 [1 ]
王庆飞 [1 ]
葛良胜 [2 ,3 ]
王中亮 [1 ]
张静 [1 ]
龚庆杰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复合造山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时序; 造山型金矿; 成矿系统; 哀牢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复合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系统演化、金成矿期次及其时代的系统研究,从金成矿年代序列、成矿过程构造控制及成矿作用动力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造山过程中的金矿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金矿带发育三期金矿成矿-热事件:早期金成矿作用(61.55~63.09Ma)对应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与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的形成同步,显示它们统一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构造动力学体制;主期金成矿作用(33.76~36.10Ma)对应于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的相对松弛阶段以及富碱斑岩和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构造动力学转换体制,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晚期金成矿作用(26.40~30.80Ma)对应于岩石圈伸展作用的发生以及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受控于印度板块反向旋转拖曳与斜向俯冲回退的综合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723 / 173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8 条
[1]   滇西富碱斑岩型金成矿系统特征与变化保存 [J].
邓军 ;
杨立强 ;
葛良胜 ;
袁士松 ;
王庆飞 ;
张静 ;
龚庆杰 ;
王长明 .
岩石学报, 2010, 26 (06) :1633-1645
[2]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J].
邓军 ;
侯增谦 ;
莫宣学 ;
杨立强 ;
王庆飞 ;
王长明 .
矿床地质, 2010, 29 (01) :37-42
[3]  
Deep-seated structure and metallogenic dynamics of the Ailaoshan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Yunnan Province, China[J]. GE LiangSheng1,2, DENG Jun3, GUO XiaoDong2, ZOU YiLin2 & LIU YinChun2 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2 Gold Geological Institute of China Armed Police Force, Langfang 065000, China;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S
[4]   云南大坪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叠加成矿作用:地质、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 [J].
葛良胜 ;
邓军 ;
李汉光 ;
杨立强 ;
张文钊 ;
袁士松 ;
邢俊兵 .
岩石学报, 2007, (09) :2131-2143
[5]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葛良胜 ;
邓军 ;
杨立强 ;
邢俊兵 ;
袁士松 .
地质与勘探, 2007, (03) :17-24
[6]   红河断裂带南段中新世以来大型右旋位错量的定量研究 [J].
向宏发 ;
虢顺民 ;
张晚霞 ;
韩竹军 ;
张秉良 ;
万景林 ;
董兴权 ;
陈立春 .
地震地质, 2007, (01) :34-50
[7]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大坪韧性剪切带型金矿40Ar-39Ar定年 [J].
孙晓明 ;
熊德信 ;
石贵勇 ;
王生伟 ;
翟伟 .
地质学报, 2007, (01) :88-92
[8]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Ⅲ.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J].
侯增谦 ;
曲晓明 ;
杨竹森 ;
孟祥金 ;
李振清 ;
杨志明 ;
郑绵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郑有业 ;
聂凤军 ;
高永丰 ;
江思宏 ;
李光明 .
矿床地质, 2006, (06) :629-651
[9]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J].
陈衍景 .
中国地质, 2006, 33 (06) :1181-1196
[10]   红河断裂带大型右旋走滑运动发生时代的地质分析与FT测年 [J].
向宏发 ;
万景林 ;
韩竹军 ;
虢顺民 ;
张晚霞 ;
陈立春 ;
董兴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1) :97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