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热演化史研究

被引:19
作者
刘丽
任战利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东濮凹陷; 热演化史; 古地热梯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东濮凹陷不同构造单元的热演化史发现,中央隆起、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在石炭-二叠系顶面的Ro值比白庙地区和西部斜坡的Ro值高,并且古今地温接近。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的古生界在三叠纪沉降幅度大,地层沉降增温;中生代晚期未沉积侏罗系—白垩系,处于抬升降温过程;新生代以来沉降幅度较大,随着埋深不断增加,古生界烃源岩温度不断升高并开始生烃,因此,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为有利的二次生烃区。而从白庙地区和西部斜坡带的Ro值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判定,白庙地区新近系、古近系之间为欠补偿接触,并且该区的古地温明显高于今地温,说明新近纪以来地层抬升剥蚀较大,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受古地温控制,新近纪以来无二次生烃过程。图7表2参19
引用
收藏
页码:419 / 423+444 +4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云龙凹陷构造-热演化史分析 [J].
王颖 ;
张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70-473
[2]   东濮凹陷文留气藏天然气成因与成藏史分析 [J].
许化政 ;
周新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18-124
[3]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评价 [J].
胡宗全 ;
王传刚 ;
张玉兰 ;
张福顺 ;
周新科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6) :553-556+561
[4]   叠合盆地的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为例 [J].
冯乔 ;
柳益群 ;
张小莉 ;
周立发 ;
郝建荣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3) :268-273+293
[5]   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关系 [J].
常俊合 ;
岳玉山 ;
吕红玉 ;
任战利 ;
邵永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2) :32-34
[6]   中生代晚期中国北方沉积盆地地热梯度恢复及对比 [J].
任战利 ;
赵重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1-4+15
[7]   EASY%R模型在我国西部中生代盆地热史研究中的应用 [J].
魏志彬 ;
张大江 ;
许怀先 ;
王峰 ;
张家政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43-46+110
[8]   渤海盆地地温场研究 [J].
肖卫勇 ;
王良书 ;
李华 ;
李成 ;
王国强 ;
蔡东升 ;
罗毓辉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2) :18-23
[9]   济阳坳陷沾化东区块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 [J].
程本合 ;
徐亮 ;
项希勇 ;
穆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2) :238-244
[10]   东濮凹陷文23气藏成藏条件分析 [J].
李如汉 ;
陈洪丽 ;
李银花 ;
王宇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0, (04) :2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