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锅炉中颗粒物在选择性催化还原、静电除尘器和烟气脱硫入口处的分布特性

被引:13
作者
潘凤萍 [1 ]
陈华忠 [1 ]
庞志强 [1 ]
王超 [2 ]
斯俊平 [2 ]
刘小伟 [2 ]
机构
[1]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2]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
燃煤锅炉; 颗粒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静电除尘器(ESP); 烟气脱硫(FGD); 分布特性;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4.32.005
中图分类号
X773 [电力工业];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采用承重撞击器颗粒物采样系统在国内某燃煤电厂4#锅炉进行颗粒物采集,采样点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入口、静电除尘器(ESP)入口和烟气脱硫(FGD)入口。对采集的颗粒物的质量粒径分布特性和无机成分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SCR入口,ESP入口处PM0.2~10的量减少24.45%,但主要减少超微米颗粒物;该锅炉ESP的效率很高,对PM0.2~1.0、PM0.2~2.5和PM0.2~10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9.52%、99.64%和99.79%;S在各采样点浓度差异明显,Al、Si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亚微米颗粒物,Na、Ca浓度几乎不变;FGD入口,PM0.2~1.0中各无机元素的排放总量分别为:Na 0.03mg/m3、Ca 0.19mg/m3、Al 0.11mg/m3、Si 0.26 mg/m3和S 0.08mg/m3。
引用
收藏
页码:5728 / 57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660MW燃煤锅炉细微颗粒物中次量与痕量元素的分布特性 [J].
王超 ;
刘小伟 ;
徐义书 ;
吴建群 ;
王建培 ;
徐明厚 ;
林显敏 ;
李海山 ;
夏永俊 .
化工学报, 2013, 64 (08) :2975-2981
[2]   煤焦破碎及颗粒物形成的逾渗模拟 [J].
温昶 ;
徐明厚 ;
于敦喜 ;
岳良 ;
周科 ;
占中华 ;
姚洪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11) :45-50
[3]   黄铁矿燃烧时亚微米颗粒物的生成特性 [J].
周科 ;
徐明厚 ;
于敦喜 ;
姚洪 ;
温昶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 (23) :68-72
[4]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si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J]. LIU XiaoWei,XU MingHou?,YAO Hong,YU DunXi,ZHANG ZhongHua & Lü DangZhe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Combus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9(06)
[5]   先进燃煤发电技术的综合比较 [J].
曾真 ;
王为国 .
江西能源, 2008, (03) :1-4+14
[6]   燃煤电站锅炉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J].
刘小伟 ;
姚洪 ;
乔瑜 ;
于敦喜 ;
吕当振 ;
顾颖 ;
徐明厚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 (06) :1055-1058
[7]   燃煤锅炉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特性及其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J].
高翔鹏 ;
徐明厚 ;
姚洪 ;
韩旭 ;
李雄浩 ;
隋建才 ;
刘小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17) :11-17
[8]   燃煤锅炉颗粒物粒径分布和痕量元素富集特性实验研究 [J].
岳勇 ;
陈雷 ;
姚强 ;
李水清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18) :74-79
[9]   煤粉粒径对燃烧过程中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J].
刘小伟 ;
徐明厚 ;
于敦喜 ;
隋建才 ;
俞云 .
动力工程, 2005, (04) :593-598
[10]  
Influence of SO 3 in flue gas o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bility of high-alumina coal fly ash from a power plant in China[J] . Liqiang Qi,Yongtao Yuan.Powder Technology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