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改善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了吗?——来自苏鲁皖豫四省的经验证据

被引:37
作者
郑适
周海文
周永刚
王志刚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新农合;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效果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7.1 [医疗服务制度]; F842.684 [];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学者们关于新农合对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通过对苏鲁皖豫四省的795份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厘清了新农合对农民身心健康的影响机理,并对改善农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农合促进了农民身心健康的改善;农民对新农合的参与积极性和治疗满意度较高;参加新农合时长、家庭是否有大病报销对参合者身心健康改善的具有正向影响,而超过门诊补贴上限则具有负向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健全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提高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平衡城乡医药资源配置等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逆向选择问题验证——基于四川样本的实证分析 [J].
李敏敏 ;
蒋远胜 .
人口与经济, 2010, (01) :56-61+67
[2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绩效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的实证分析 [J].
李燕凌 ;
李立清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0 (10) :51-58+111
[2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境破解:制度解析与重构 [J].
夏莉艳 .
经济体制改革, 2008, (06) :112-116
[2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效果:一个供需视角的分析 [J].
苗艳青 ;
张森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11) :71-78+111
[27]   合作医疗患者与自费患者大手术前心理状况分析及干预 [J].
单春艳 .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05) :144-144
[28]   缴费年限累积制:“新农合”筹资机制改革的新思路——基于集团理论的视角 [J].
代志明 .
云南社会科学, 2007, (04) :73-76
[29]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一项基于异质性个体决策行为的理论研究 [J].
封进 ;
宋铮 .
经济学(季刊), 2007, (03) :841-858
[3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心理及社会支持理论与实践 [J].
刘军安 ;
卢祖洵 .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7, (01)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