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的政治学思考

被引:20
作者
齐杏发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关键词
网络反腐; 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 制度吸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308 ; 1201 ;
摘要
当前,中国的网络反腐呈现出深入发展的态势,其影响不断扩大,也收到一定效果。网络反腐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集体腐败难题,惩治和预防腐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对公民意识的形成亦有帮助。但网络反腐也有明显的不足,它既有自身的局限性,也会引发一定程度的政治不信任,存在着诱发过度政治参与的可能,进而破坏稳定的政治秩序。针对网络反腐的无序状况,迫切需要进行制度规范,从法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将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发挥其积极作用,防范潜在风险,积累正能量,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政治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转型期中国政治信任问题的人学解读 [J].
丁香桃 .
求实, 2012, (09) :31-34
[2]   网络事件传播阶段及阈值研究——以2010年34个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为例 [J].
李彪 .
国际新闻界, 2011, 33 (10) :22-27
[3]   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 [J].
杜治洲 ;
任建明 .
河南社会科学, 2011, 19 (02) :47-52
[5]   “涉入”与“知情”:集体腐败道路上分离的两点 [J].
薛刚 .
政治学研究, 2010, (01) :93-105
[6]   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的构建 [J].
李小群 .
江淮论坛, 2009, (05) :110-113
[7]   中国人在行政纠纷中为何偏好信访? [J].
张泰苏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3) :139-162+245
[8]   路径依赖理论研究综述 [J].
刘汉民 .
经济学动态, 2003, (06) :65-69
[9]   公务员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 [J].
胡鞍钢 ;
过勇 ;
不详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2002, (04) :33-41
[10]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学林出版社 ,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