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变化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20
作者
庄欣 [1 ]
黄晓锋 [1 ]
陈多宏 [2 ]
沈劲 [2 ]
何凌燕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2]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常规大气污染物; 日变化; 空间分布; 区域点; 珠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在传统的大气监测网络子站污染物浓度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其24h日变化的趋势分析,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59个监测点位2013~2015年期间的CO、SO2、NO2、O3、PM10、PM2.5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更深入地揭示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CO、SO2、NO2、PM10、PM2.5主要污染区域集中在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以广州和佛山两个城市为污染中心,受到本地源排放贡献较大;O3污染分布较为复杂,四周污染浓度高,中部浓度低,但广州和东莞两地日变化差异显著,受到本地源影响大.分析显示,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推荐广州天湖和珠海唐家分别作为珠江三角洲北部和东南部的区域污染监测点,能够较好地代表来自珠江三角洲北部的污染传输影响和珠江三角洲东南部的平均污染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001 / 20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臭氧污染的影响 [J].
刘建 ;
吴兑 ;
范绍佳 ;
廖志恒 ;
邓涛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 (03) :813-820
[2]   近35年广东省区域灰霾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J].
李丽云 ;
邓雪娇 ;
何启华 ;
李菲 ;
邓涛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8) :2297-2303
[3]   1960~2013年华南地区霾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关键气候因子的关系 [J].
符传博 ;
丹利 ;
唐家翔 ;
杨薇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6, (05) :1313-1322
[4]   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廖志恒 ;
孙家仁 ;
范绍佳 ;
吴兑 ;
任明忠 ;
周健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5, (02) :329-336
[5]   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吴蒙 ;
彭慧萍 ;
范绍佳 ;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 38 (02) :77-82
[6]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气溶胶污染的过程分析 [J].
刘一鸣 ;
洪莹莹 ;
张舒婷 ;
王雪梅 ;
范绍佳 ;
冯业荣 ;
樊琦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4, (12) :3017-3025
[7]   广东省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 [J].
潘月云 ;
李楠 ;
郑君瑜 ;
尹沙沙 ;
李成 ;
杨静 ;
钟流举 ;
陈多宏 ;
邓思欣 ;
王水胜 .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 (09) :2655-2669
[8]   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演变与比较 [J].
何书申 ;
赵兵涛 ;
俞致远 .
中国环境监测, 2014, 30 (04) :50-55
[9]   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的规划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J].
区宇波 ;
岳玎利 ;
钟流举 ;
陈多宏 ;
曾立民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11) :63-67
[10]   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业务管理平台开发及应用 [J].
谢敏 ;
徐伟嘉 ;
袁鸾 ;
区宇波 ;
钟流举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11) :18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