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76
作者
刘继来 [1 ]
刘彦随 [2 ,3 ]
李裕瑞 [3 ]
胡银根 [4 ]
机构
[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弹性系数; 土地利用; 居民点用地; 土地优化配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系统研究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的时空耦合关系,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理论基础。论文利用人口统计数据与土地调查数据,基于弹性系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人口数量的时序变化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和耦合关系类型,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2007—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以1.94%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8 a间共增加257.27万hm2;2)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和农业户籍人口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别以年均4.61%和1.98%的速度增长,两者差距以年均16.2%的速度逐年拉大;3)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常住人口数量耦合类型在全国尺度上为G类(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减少,且前者增长率小于后者)失调发展类型,在省域尺度上都是失调发展类型,主要是G类和H类(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减少,且前者增长率大于后者)失调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业户籍人口数量的耦合类型在全国尺度上为H类失调发展类型,全国93.55%的省份为失调发展类型,失调类型以A类(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增加,且前者增长率大于后者)和H类为主。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5年间,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人口数量耦合关系呈现失调发展态势,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论文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861 / 18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河北省阜平县农村居民点地形分异特征研究 [J].
马帅 ;
刘军卫 ;
赵志明 ;
王印传 ;
杨伟州 ;
谷雨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6, (06) :327-332+339
[2]   基于核密度的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J].
黄聪 ;
赵小敏 ;
郭熙 ;
谢文 ;
张佳佳 ;
叶英聪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21 (11) :165-174
[3]   基于智能体模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配置 [J].
彭金金 ;
孔雪松 ;
刘耀林 ;
崔家兴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6, (05) :52-58
[4]   基于分形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研究 [J].
代雍楣 ;
师学义 ;
段文杰 .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 (06) :278-283+289
[5]   基于城乡联系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J].
杨昕 ;
贺贤华 ;
毛熙彦 ;
贺灿飞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02) :336-344
[6]   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以库区重要区万州为例 [J].
闵婕 ;
杨庆媛 ;
唐璇 .
经济地理, 2016, 36 (02) :149-158
[7]   中国环渤海地区城乡发展转型格局测度 [J].
刘彦随 ;
杨忍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248-256
[8]   环渤海地区城乡发展转型的过程及成因研究(英文) [J].
刘彦随 ;
胡智超 ;
李玉恒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 24 (06) :1147-1160
[9]   中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 [J].
李裕瑞 ;
刘彦随 ;
龙花楼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0) :1629-1638
[10]   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J].
陈玉福 ;
孙虎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0, 65 (06) :727-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