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被引:219
作者
贾承造 [1 ]
赵文智 [2 ]
邹才能 [2 ]
冯志强 [3 ]
袁选俊 [2 ]
池英柳 [2 ]
陶士振 [2 ]
薛叔浩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大面积成藏; 地质理论; 勘探技术; 油气重大发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勘探潜力巨大。针对中国陆上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4类原型盆地和砂砾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通过5年系统研究,在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生产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①系统建立了4类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②创建了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理论;③创新了系统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程序与技术系列,自主创新21项核心专利;④推动了中国陆上由勘探构造油气藏向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显著成效。图11参28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7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大油气区的内涵、分类、形成和分布
    邹才能
    陶士振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1) : 5 - 12
  • [2] 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储集层识别与评价
    徐正顺
    王渝明
    庞彦明
    舒萍
    高翔
    艾兴波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5) : 521 - 531
  • [3]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滩特征及储集体预测
    刘延莉
    樊太亮
    薛艳梅
    邱春光
    曾清波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5) : 562 - 565
  • [4] 轮南古隆起控油理论及其潜山准层状油气藏勘探
    韩剑发
    王招明
    潘文庆
    赵孟军
    顾乔元
    秦胜飞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 448 - 453
  • [5]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钻井完井保护技术
    王玉华
    孔凡军
    宋瑞宏
    宋广顺
    [J]. 天然气工业, 2006, (06) : 81 - 82+164
  • [6] “相控论”的内涵及其勘探意义
    邹才能
    陶士振
    薛叔浩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 7 - 12
  • [7]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坡洼过渡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
    单俊峰
    陈振岩
    回雪峰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 42 - 45
  • [9]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邹才能
    贾承造
    赵文智
    陶士振
    谷志东
    侯启军
    赵占银
    宋立忠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 125 - 130
  • [10] 冲断构造与油气聚集
    何登发
    贾承造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 55 -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