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七星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主要鱼类功能群划分及生态位分析

被引:26
作者
胡成业 [1 ]
水玉跃 [2 ]
田阔 [1 ]
李良 [1 ]
覃胡林 [1 ]
张春草 [1 ]
冀萌萌 [1 ]
水柏年 [1 ]
机构
[1] 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
[2]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关键词
功能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 等级聚类; 鱼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1 [渔业资源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揭示七星列岛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鱼类群落现状,于2014年秋季(11月)和2015年春季(5月)进行底拖网调查。利用生态位测度、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和等级聚类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功能群组成及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鱼类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和杂食性6个功能群。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和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功能群是秋季优势功能群,浮游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和杂食性是春季优势功能群。秋季,主要鱼类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28–3.84,其中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六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fili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尖头黄鳍牙鱼或(Chrysochir aureus)和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生态位宽度值较高;春季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36–3.16,其中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刺鲳(Psenopsis anomala)、龙头鱼和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的生态位宽度值较高。秋季,主要鱼类生态位重叠值在0–0.94之间波动;春季,主要鱼类生态位重叠值在0–0.92之间波动。以丰度数据平方根为基础,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和等级聚类分析,主要鱼类秋季可以分为4组,而春季可以分为3组。上述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台湾海峡常见鱼类图谱.[M].苏永全; 等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  
长江口鱼类.[M].庄平等;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浙江苍南南部沿岸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J].胡成业;水玉跃;杜肖;水柏年;.应用生态学报.2015, 10
[4]   南黄海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 [J].
彭松耀 ;
李新正 ;
王洪法 ;
张宝琳 .
生态学报, 2015, 35 (06) :1917-1928
[5]   象山港游泳动物群落功能群组成与功能群多样性 [J].
姜亚洲 ;
林楠 ;
袁兴伟 ;
焦海峰 ;
李圣法 .
海洋与湖沼, 2014, (01) :108-114
[6]   莱州湾鱼类群落同功能种团的季节变化 [J].
李凡 ;
徐炳庆 ;
马元庆 ;
吕振波 ;
王田田 .
生态学报, 2014, 34 (07) :1736-1745
[7]   马鞍列岛海域小黄鱼的食性 [J].
王凯 ;
章守宇 ;
汪振华 ;
许敏 ;
赵静 .
水生生物学报, 2012, (06) :1188-1192
[8]   渤海鱼类群落功能群及其主要种类 [J].
张波 ;
李忠义 ;
金显仕 .
水产学报, 2012, 36 (01) :64-72
[9]   渔山岛岩礁基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 [J].
焦海峰 ;
施慧雄 ;
尤仲杰 ;
黄滨 .
生态学报, 2011, 31 (14) :3928-3936
[10]   黄海中南部主要鱼种的生态位分析 [J].
于振海 ;
金显仕 ;
李显森 .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31 (0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