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刘苏峡 [1 ,2 ]
丁文浩 [1 ,2 ]
莫兴国 [1 ,2 ]
王盛 [1 ,2 ]
刘昌明 [1 ]
罗贤 [3 ]
何大明 [3 ]
Sagar Ratna Bajracharya [4 ]
Arun Bhakta Shrestha [4 ]
Nand Kishor Agrawal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中丹学院
[3] 云南大学
[4]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关键词
径流; 气温; 降水; VIP模型; HIMS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VIP(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es)模型和HIMS(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模型,模拟分析了1957—2012年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简称两江流域)水资源量的演变。根据CMIP5 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测,模拟了2030年代和2050年代流域水资源的变化。研究发现,过去50年间,两江流域的气温都呈升高趋势,但海拔较高的上游地区升幅大于下游。年总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春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两江流域年总水资源量为650亿850亿m3,水资源总量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澜沧江的波动性(1.884,最大与最小之比)大于怒江。空间上水资源量呈现北低-南高的格局。在未来,两江流域气温仍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径流呈增加趋势,空间变异性趋小,但较强的季节性变化对水资源安全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气候变化对澜沧江-湄公河上中游径流的影响研究 [J].
吴迪 ;
赵勇 ;
裴源生 ;
毕彦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9) :1569-1582
[2]   怒江流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J].
樊辉 ;
何大明 .
地理学报, 2012, 67 (05) :621-630
[3]   1960-2005年澜沧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J].
李斌 ;
李丽娟 ;
李海滨 ;
梁丽乔 ;
李九一 ;
柳玉梅 ;
曾宏伟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3) :290-298
[4]   1960—2005年湄公河流域径流量演变趋势 [J].
周婷 ;
于福亮 ;
李传哲 ;
柴增凯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 (06) :608-613
[5]   澜沧江流域1951—2008年气候变化和2010—2099年不同情景下模式预估结果分析 [J].
刘波 ;
肖子牛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3) :170-174
[6]   近40年西藏怒江河谷盆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 [J].
杜军 ;
杜军 ;
翁海卿 ;
袁雷 ;
马鹏飞 ;
拉巴 .
地理学报, 2009, 64 (05) :581-591
[7]   纵向岭谷区的怒江跨境径流量变化特征 [J].
尤卫红 ;
吴湘云 ;
郭志荣 .
山地学报, 2008, (01) :22-28
[8]   怒江流量长期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张万诚 ;
肖子牛 ;
郑建萌 ;
任菊章 .
科学通报, 2007, (S2) :135-141
[9]  
Evaluation of an ecosystem model for a wheat–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J] . Xingguo Mo,Suxia Liu,Zhonghui Lin.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