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碳酸盐岩底水油藏合理打开程度与合理井距

被引:11
作者
吕爱民
姚军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碳酸盐岩底水油藏; 合理打开程度; 合理井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49 [其他类型油田开发];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针对塔河油田S48单元油藏特征,应用油气渗流理论推导出了裂缝性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打开程度与井网密度的匹配关系式。用此关系式可确定该类油藏给定打开程度下的合理井距及给定井网密度下油井的合理打开厚度。研究认为:该类油藏的合理打开程度不宜超过50%,且在打开程度为50%时合理井距最大。开发过程中,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合理打开厚度减小;随着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的增加,合理打开厚度增大,合理井距减小。鉴于此,实际生产中应逐段封堵打开井段;实际布井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裂缝发育情况,采取不均匀布井方式;在井网的后期加密中应根据已有井的实际参数来确定与之匹配的新井位置和打开厚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缝洞性油藏油井产量变化分形特征及其意义 [J].
陈志海 ;
戴勇 ;
郎兆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95-98
[2]   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储集层综合预测方法研究——以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T1j2~2储集层预测为例 [J].
蔡正旗 ;
张荣义 ;
郑超 ;
朱仕军 ;
秦启荣 ;
周基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65-68
[3]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 [J].
陈志海 ;
戴勇 ;
郎兆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101-105
[4]   高温裂缝性油藏超深井堵水现场试验成败因素分析 [J].
朱怀江 ;
何帆 ;
王容军 ;
张新贵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129-132
[5]   酒西坳陷青西油田下白垩统储集层裂缝研究 [J].
闫伟鹏 ;
朱筱敏 ;
古莉 ;
张群伟 ;
张振生 ;
王小善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54-56
[6]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储集层特征(英文) [J].
张抗 ;
王大锐 ;
Bryan G Huff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123-126
[8]   关于开采底水油藏几个重要参数的确定 [J].
韦建伟 ;
罗锋 ;
唐人选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5) :25-27+75
[9]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J].
阎相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62-265
[10]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储集层非均质性 [J].
谭承军 ;
周英杰 ;
杜玉山 ;
闫文新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6) :509-51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