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信力的理性解释与建构

被引:91
作者
胡铭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自媒体; 刑事司法; 司法公信力; 理性选择; 司法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自媒体时代,公众意见对司法裁判的影响显著提升,呈现出民意左右审判的现象,背后则是司法公信力问题。以影响性诉讼案件为标本,基于理性的解释,可以从表现各异的个案中透示出影响公众对刑事案件评判的核心要素,即以信任、声誉和互动为核心的内在要素,以交易成本为核心的外在要素。通过公众对刑事司法的信任度、美誉度以及互动性的量化评估,比较公众与基层司法官的认识差异,反映出理性选择的背后是违反司法规律导致的司法公信力不彰。当前的司法改革,需要努力弥合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坚守法治理念和尊重司法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形塑公众与刑事司法的良性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106+206 +206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the Rational Choice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97[J] . Elinor Ostrom.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1998 (1)
[22]  
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 .
[23]   传媒与司法的偏差——以2009十大影响性诉讼案例为例 [J].
栗峥 .
政法论坛, 2010, 28 (05) :107-114
[24]   公案的民意、主题与信息对称 [J].
孙笑侠 .
中国法学, 2010, (03) :136-144
[25]   公案及其背景——透视转型期司法中的民意 [J].
孙笑侠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03) :21-28+126
[26]   网络时代的民意与法律应有之品性——从“躲猫猫”事件切入 [J].
王启梁 .
法商研究, 2009, 26 (04) :3-12
[27]   刑事司法的国民基础之实证研究——一项基于城市问卷调查的分析 [J].
胡铭 .
现代法学, 2008, (03) :39-45
[28]   法律经济学逻辑起点研究——理性选择理论的内涵、反证及其补充 [J].
黄锫 .
浙江社会科学, 2007, (05) :74-81+215
[29]   中国媒体与司法关系现状评析 [J].
徐迅 .
法学研究, 2001, (06) :149-158
[30]  
经济与社会[M]. 商务印书馆 ,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