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区别与描写之争:“的”的认知入场作用

被引:33
作者
完权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的”; 区别性; 描写性; 参照体-目标结构; 认知入场;
D O I
10.13724/j.cnki.ctiw.2012.02.005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区别说称"的"从"认知域中确立出成员";而描写说则认为"的"在语义平面是描写性的,在语境中派生出区别及指称功能。区别说忽视区别和描写的联系,描写说承认二者有联系却仍把二者对立。在词汇意义上使用术语区别和描写,不利于说清"的"的功能。引入认知语法的入场理论可以发现,区别和描写都是为了入场。"描写性"可以在认知语用层面上重新定义。"的"使用描写入场策略达成明确指称的目的。"的"前成分本身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词汇描写性,甚至不需要有描写性,它们加上"的"以后就可以对中心语的特征做出描写,明确指称对象,以达到型概念在认知场景中实例化亦即认知入场的目的。此说可以解答区别和描写之争中的悬疑。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8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 [J].
刘丹青 .
当代语言学, 2011, (04) :289-303+379
[2]   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 [J].
沈家煊 .
汉语学习, 2011, (03) :3-10
[3]   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 [J].
石定栩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2 (05) :323-328+400
[4]   符号入场问题及其哲学意义 [J].
张华 .
哲学动态, 2010, (01) :52-57
[5]   入场理论:认知语法的新进展 [J].
完权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 32 (06) :27-34
[6]   汉语形容词的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与“的”字结构的省略规则 [J].
陈玉洁 .
世界汉语教学, 2009, 23 (02) :177-190
[7]   再谈汉语“的”和日语の的区别 [J].
陆丙甫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 (03) :55-63
[8]   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 [J].
刘丹青 .
中国语文, 2008, (01) :3-20+95
[9]   关于“有标记”的歧解 [J].
石定栩 .
当代语言学, 2006, (01) :86-88
[10]   “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 [J].
陆丙甫 .
世界汉语教学, 2003, (01) :1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