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10
作者
李军 [1 ]
沈志梅 [2 ]
马莉 [3 ]
朱艳 [1 ]
杨扬 [1 ]
赵海宁 [1 ]
汪中强 [3 ]
机构
[1]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老年科
[3]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
关键词
脑梗死; 活化血小板; PAC-1; CD62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重型>中型>轻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PAC-1和CD62P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表达 [J].
蒙绪卿 ;
廖小平 ;
龙志刚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 (11) :860-863
[2]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的临床意义 [J].
张学勤 ;
王阳 ;
秦朝晖 ;
朱静 ;
王薇 ;
丁宁 .
北京医学, 2005, (02) :92-94
[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的研究 [J].
王荔 ;
连霞 ;
李光来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01) :19-20
[4]   流式细胞术三色分析循环活化血小板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J].
王建中 ;
曹凌 ;
贺茂林 ;
袁家颖 .
中华医学杂志, 2000, (07) :15-18
[5]   活化血小板与脑梗塞 [J].
葛京平 ;
孟德润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9, (05) :4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