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被引:30
作者:
卢训令
[1
,2
]
胡楠
[2
,3
]
丁圣彦
[1
,2
]
范玉龙
[2
,3
]
廖秉华
[2
]
翟元杰
[2
]
柳静
[2
]
机构:
[1] 河南大学生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2]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南阳理工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垂直梯度格局;
重要值;
多样性指数;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方,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对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发现:α多样性,乔木层在中海拔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稍呈上升趋势,草本层在低海拔次生林带和山顶矮林带物种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总体上呈"~"型变化,在中海拔建群种发生更替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最高,物种更替速率最快,其次是山顶附近。γ多样性大致沿海拔升高递减,以700m以下和过渡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总物种丰富度最高。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总体上表现为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向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更替,在建群种发生更替的中海拔过渡带形成混交林带,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lata)、槲栎(Quercus aliena)等夹杂其间在一些小生境中形成优势种群。总体上体现了过渡带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和更替速率,总物种丰富度隐含着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负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790 / 5798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