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广亲和性遗传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被引:19
作者
王庆钰
朱立宏
盖钧镒
王建康
机构
[1] 吉林大学农学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河南省农科院实验中心长春,南京,南京,郑州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D O I
10.16288/j.yczz.2004.06.024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籼、粳亚种间的F1一般表现为半不育 ,这限制了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及其遗传研究有助于揭示这种半不育现象的遗传本质 ,使克服籼、粳亚种间F1的半不育成为可能。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分析了籼、粳杂交组合 30 37/ 0 2 4 2 8的P1、P2 、F1、B1、B2 和F2 六世代材料。研究结果显示 :广亲和性的遗传除受单个主基因控制外还受多基因的影响。在利用广亲和基因克服亚种间的半不育性时不仅要考虑主基因对育性的作用 ,也不能忽视多基因对育性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98 / 9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水稻广亲和性遗传的再研究 [J].
梁国华 ;
严长杰 ;
裔传灯 ;
朱立煌 ;
顾铭洪 .
遗传学报, 2001, (05) :447-457
[2]   秋稻品种Dular广亲和基因的RFLP分析 [J].
严长杰 ;
梁国华 ;
朱立煌 ;
顾铭洪 .
遗传学报, 2000, (05) :409-417
[3]   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的P1、P2、F1、F2和F2∶3联合分析方法 [J].
王建康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1998, (06) :651-659
[4]   混合分布理论及应用 [J].
王建康 ;
盖钧镒 .
生物数学学报, 1995, (03) :87-92
[5]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Ⅱ.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模式 [J].
张桂权 ;
卢永根 .
遗传学报, 1993, (03) :222-228
[6]   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等位关系的遗传分析 [J].
顾铭洪 ;
游艾青 ;
潘学彪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1) :13-21
[7]  
水稻(O. sativa)亲和势的表现及亲和力的基因效应分析[J]. 任光俊,周开达.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2(03)
[8]   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J].
申宗坦 ;
徐云碧 .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03) :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