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治:中西方世界秩序观的差异及其调和

被引:30
作者
高奇琦 [1 ,2 ]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
[2] 中央编译局
关键词
世界秩序; 全球共治; 和谐世界; 冲突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目前西方主流的世界秩序观主要包括霸权秩序论、均势秩序论、世界体系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五种。这五种理论都属于基于人性恶假设的冲突秩序观。冷战结束后的权力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网络化、世界风险化等诸多趋势对冲突秩序观形成了挑战。在此背景之下,基于中国传统的和谐秩序观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和谐秩序观以人性向善为假设基础,力图发现和弘扬人性中道德的成分。在和谐秩序观之下,世界秩序表现为一种多行为体共存的和谐状态,主体间关系是朋友关系,而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形式主要表现为互助与礼遇。西方一些前沿的理论进展如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全球治理理论、国际道德研究等与和谐秩序观的逻辑基本契合。同时,和谐秩序观的优势则体现在其与"整合性秩序"背景的逻辑一致及其强适用性等特征上。全球共治是建立在和谐秩序观基础上的一种调和性理念,其基本逻辑是"弱冲突逻辑+强和谐逻辑",基本框架是构建全球性的权威协调,国家间关系结构强调从利益关系向朋友关系转变,对待异见的方式是求同存异,互动形式则是多主体协商民主。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7+156 +156-157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1]   论朱子哲学中的气质之性 [J].
张凯作 .
东方论坛, 2012, (01) :30-35+64
[12]   关于封贡体系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J].
陈志刚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5 (06) :59-69+155
[13]   荀子非性恶论者辩 [J].
周炽成 .
广东社会科学, 2009, (02) :45-50
[14]   荀子性恶论的多维解读 [J].
李晓英 .
管子学刊, 2008, (03) :38-42
[15]   世界风险社会:失语状态下的思考 [J].
乌尔利希·贝克 ;
张世鹏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 (02) :88-92
[16]   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 [J].
秦亚青 .
中国社会科学, 1996, (04) :114-126
[17]  
Most Common When Least Important: Deliber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Council of Ministers.[J].Naurin; Daniel.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10, 1
[18]   Democracy in Global Governance: The Promises and Pitfalls of Transnational Actors [J].
Bexell, Magdalena ;
Tallberg, Jonas ;
Uhlin, Anders .
GLOBAL GOVERNANCE, 2010, 16 (01) :81-101
[19]   The Social Market Roots of Democratic Peace [J].
Mousseau, Michael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09, 33 (04) :52-+
[20]   Global governance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J].
Risse, T .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2004, 39 (02) :28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