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4年中国冬季极端低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18
作者
谢星旸 [1 ,2 ,3 ]
游庆龙 [1 ,2 ,3 ]
王雨枭 [1 ,2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英气候变化与评估研究所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冬季; 极端气温指数; 变化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3 [大气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国691个无缺测站点的经均一化处理及质量控制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基于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冰冻日数、月最低气温极大值以及月最低气温极小值等6个由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的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1961~2014年中国冬季的极端低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以及冰冻日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下降趋势较为明显的区域集中在东北南部、华北、西北东部、华东、华中、西南及高原地区,全国整体上下降幅度分别为-0.9 d/10 a、-1.7 d/10 a、-1.5 d/10a和-1.4 d/10 a。最低气温极大值和最低气温极小值在全国范围内则主要呈现上升的趋势,全国整体上分别为0.4°C/10 a和0.6°C/10 a;极端低温天数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呈现波动状,随后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6年左右以后其下降趋势较之前有所减缓,是对全球变暖减缓背景下的气候响应;与其他时间段相比,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冬季极端低温事件较为频发的时间段,这可能与该时段陆地冷高压频繁活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29 / 44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21]   近48年中国的季节变化与极端温度事件的联系 [J].
赵俊虎 ;
封国林 ;
张世轩 ;
孙树鹏 .
物理学报, 2011, 60 (09) :842-850
[22]   1955—2006冬半年中国极端低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J].
付冬雪 ;
孙照渤 ;
李忠贤 ;
倪东鸿 .
气象科学, 2011, 31 (03) :274-281
[23]   中国大陆1956~2008年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J].
周雅清 ;
任国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4) :405-417
[24]   综合极端气候指数的定义和趋势分析 [J].
任国玉 ;
陈峪 ;
邹旭恺 ;
周雅清 ;
王小玲 ;
江滢 ;
任福民 ;
张强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4) :354-364
[25]  
Trends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in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Global Temperature Anomalies.[J].黄丹青;钱永甫;朱坚;.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0, 04
[26]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J].
刘雅星 ;
范广洲 ;
董一平 ;
周定文 ;
赖欣 ;
郁珍艳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5 (03) :286-292
[27]   中国北方冬季极端温度的变化及其与AO相关分析 [J].
丁园圆 ;
缪启龙 ;
王勇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05) :95-101
[28]   近40年我国极端温度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 [J].
杨萍 ;
刘伟东 ;
王启光 ;
熊开国 ;
侯威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01) :29-36
[29]   我国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的关系 [J].
康丽华 ;
陈文 ;
王林 ;
陈丽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1) :45-53
[30]   1955—2005年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 [J].
张宁 ;
孙照渤 ;
曾刚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1) :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