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蓝粒小麦及其诱变后代

被引:10
作者
杨国华
李滨
刘建中
英加
穆素梅
周汉平
李振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
关键词
蓝粒小麦; 基因组原位杂交; 辐射诱变; 蓝单体小麦; 相互易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GISH)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2n =10x=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 5 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易位的片段。如前人报道[3 ] ,蓝 5 8(2n =4 2 )是一个具有 2条长穗偃麦草 4E染色体的异代换系 (4E/ 4D)。LW0 0 4可能是一个具有两对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纯合系 ,其田间表现磷高效特性。LW4 3 3 4为 4 1条染色体的蓝单体 (40W +1’4E) ,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 4E的单端体 (40W +1’t4E)以及组型为 39W +1’4E +1’t4E的个体。此项研究结果更为直观地表明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的确在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上。同时说明有效的突变方法与灵活方便的检测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染色体工程材料的创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59+285 +2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Detection of rye DNA in wheat-rye hybrids and wheat translocation stocks using total genomic DNA as a probe[J] . Hoan T. Le,K. C. Armstrong,Brian Miki.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 1989 (2)
[12]  
A plant DNA minipreparation: Version II[J] . Stephen L. Dellaporta,Jonathan Wood,James B. Hick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 198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