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蓝粒小麦及其诱变后代

被引:10
作者
杨国华
李滨
刘建中
英加
穆素梅
周汉平
李振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
关键词
蓝粒小麦; 基因组原位杂交; 辐射诱变; 蓝单体小麦; 相互易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GISH)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2n =10x=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 5 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易位的片段。如前人报道[3 ] ,蓝 5 8(2n =4 2 )是一个具有 2条长穗偃麦草 4E染色体的异代换系 (4E/ 4D)。LW0 0 4可能是一个具有两对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纯合系 ,其田间表现磷高效特性。LW4 3 3 4为 4 1条染色体的蓝单体 (40W +1’4E) ,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 4E的单端体 (40W +1’t4E)以及组型为 39W +1’4E +1’t4E的个体。此项研究结果更为直观地表明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的确在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上。同时说明有效的突变方法与灵活方便的检测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染色体工程材料的创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59+285 +2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蓝粒小麦易位系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J].
英加 ;
李滨 ;
穆素梅 ;
周汉平 ;
刘建中 ;
李振声 .
植物学报, 2001, (02) :164-168
[2]   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研究初报 [J].
高建伟 ;
刘建中 ;
李滨 ;
冯宝树 ;
于桂琴 ;
李振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0, (06) :936-941+1114
[3]   用分子标记定位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 [J].
张增艳 ;
辛志勇 ;
马有志 ;
陈孝 ;
徐琼芳 ;
林志珊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9, (04) :413-417
[4]   用分子原位杂交(GISH)鉴定小麦-簇毛麦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 [J].
陈佩度,周波,齐莉莉,刘大钧 .
遗传学报, 1995, (05) :380-386+416
[5]   蓝粒小麦易位系选育的研究 [J].
周汉平,李滨,李振声 .
西北植物学报, 1995, (02) :125-128
[6]   利用蓝粒单体小麦选育稳定缺体小麦的研究 [J].
穆素梅 ;
钟冠昌 ;
李振声 ;
李滨 .
生态农业研究, 1994, (03)
[7]   蓝粒单体小麦研究(一) [J].
李振声 ;
穆素梅 ;
蒋立训 ;
周汉平 ;
吴景科 ;
余玲 .
遗传学报, 1982, (06) :431-439+505
[8]   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杂交育种及其遗传分析——小麦与偃麦草杂交的研究(三) [J].
Group of Eemote Hybridizatron ;
Northwestern Institute of Botany .
遗传学报, 1977, (04) :283-293+377
[9]   RECENT ADVANCES IN ALIEN GENE-TRANSFER IN WHEAT [J].
JIANG, JM ;
FRIEBE, B ;
GILL, BS .
EUPHYTICA, 1994, 73 (03) :199-212
[10]   Chromosomal locations of four minor rDNA loci and a marker microsatellite sequence in barley [J].
Pedersen, Carsten ;
Linde-Laursen, Ib .
CHROMOSOME RESEARCH, 1994, 2 (01)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