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油气源对比与成藏史

被引:31
作者
孙玉梅
席小应
机构
[1] 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生物标志物; 油气运移; 丽水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丽水凹陷储集层内流体包裹体显微镜下鉴定、均一温度测试及生物标志物成分分析表明,该凹陷大致发生过三期油气运移:第一期大致发生在古新世末期,该期烃流体成熟度偏低(Ro值小于0.7%),为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来源,与热水溶液不混溶运移,分布范围广;第二期运移在中晚始新世,烃流体成熟度较高(Ro值不小于1.0%),为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来源,该期烃流体主要在月桂峰组烃源岩附近成藏;第三期运移发生在渐新世以后,由于构造抬升,深部油气藏遭破坏,油气沿断层向浅部运移并与上古新统生成的油气一起进入浅部储集层(明月峰组),幔源CO2热流体可能略晚于该期烃流体充注。图3表3参10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一种有效的油气成藏研究手段——有机包裹体生物标志物分析:以渤海中部沙东南构造带为例 [J].
吴景富 ;
孙玉梅 ;
席小应 ;
史权 ;
朱雷 .
岩石学报, 2003, (02) :348-354
[2]   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探讨 [J].
葛和平 ;
陈志勇 ;
方来富 ;
沈伟锋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1) :46-52
[3]   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在渤中25-1油田油气充注史研究中的应用 [J].
孙玉梅 ;
席小应 ;
黄正吉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4) :21-27
[4]   成藏流体历史分析——以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为例 [J].
钟宁宁 ;
张枝焕 ;
孙晓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3) :13-16
[5]   廊固凹陷河西务潜山带永清—刘其营潜山油气成藏时间与成藏模式 [J].
邹华耀 ;
张春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3) :25-28+16
[6]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梁狄刚等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