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委员会调查权运作的双重困境及其法治路径

被引:68
作者
刘艳红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调查权; 职务犯罪侦查权; 监察体制改革; 法治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监察委员会调查权兼具"行纪检"调查权的特质,但又不同于其中任何一种调查权,其对职务犯罪的行使也就无法再适用《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然而,"行纪检一体化"后所形成的监察委员会调查权的定位异常模糊,不仅容易招致程序正义的质疑,也对人权保障有一定的挑战。为精准定位调查权,消除其运行时可能存在的法治的风险,必须要从宏观立法着手,将《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侦查的规定部分转移至即将制定的《国家监察法》中,新增监察委员会有授权检察机关调查特定职务犯罪的条文,废除或不再规定"双规"、"双指"措施,确保监察委员会调查权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转。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M]. 法律出版社 , 邓子滨, 2017
[12]  
自然法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菲尼斯, 2016
[13]  
现代法学之根本趋势[M]. 商务印书馆 , 施塔姆勒, 2016
[14]  
无需法律的秩序[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埃里克森, 2016
[15]   主观程序正义对司法的意义 [J].
苏新建 .
政法论坛, 2014, 32 (04) :125-133
[16]   读解双规侦查技术视域内的反贪非正式程序 [J].
刘忠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209-233
[17]   论国会调查权的宪法界限 [J].
郑贤君 .
法学评论, 2014, 32 (01) :107-115
[18]   我国宪法人权保障立法的发展与刑罚制度的进步 [J].
皮勇 ;
王刚 .
法学杂志, 2013, 34 (03) :23-30
[19]   关于中国人权保障问题的若干思考 [J].
董和平 .
法学, 2012, (09) :91-98
[20]   证据“转化”规则批判 [J].
万毅 .
政治与法律, 2011, (01) :1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