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自然质量与景观指数耦合研究

被引:7
作者
潘洪义 [1 ,2 ]
朱晚秋 [1 ,2 ]
崔绿叶 [1 ,2 ]
李竹青 [1 ,2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关键词
耕地自然质量; 空间分布; 景观指数; 空间自相关; 耦合性;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17.8.027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S159 [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0903 ; 090301 ;
摘要
【目的】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土地资源中的精华。【方法】本文以Arc GIS10.1及其插件Patch Analyst为技术平台,对蒲阳镇在不同海拔高度下耕地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耕地自然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数据为基础,结合SPSS和Geo Da软件,进一步探讨了耕地自然质量与景观指数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1)蒲阳镇耕地随海拔升高而斑块数量减少,平均规模变大,破碎化程度越低;这是因为海拔较低的区域地形相对平坦,人类耕作便利,生产活动频繁。(2)耕地自然质量与景观格局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耕地自然质量与斑块数呈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与景观百分比存在极弱的负相关性,仅-0.178;耕地自然质量与斑块平均大小、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3)耕地自然质量与景观格局具有一定的空间耦合性,斑块数量与耕地自然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局部空间的相似集聚性,景观百分比、斑块平均大小和平均斑块形状指数与耕地自然质量则呈现局部空间异质性,其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单元主要集中分布于蒲阳镇南部、北部以及西北方向。【结论】景观指数随着海拔变化出现规律性变化,耕地自然质量与各景观指数相关程度存在差异,二者呈现出空间同质性与异质性并存的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854 / 18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J].
龚文峰 ;
孔达 ;
范文义 ;
王笑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8) :249-255+322
[12]   北京耕作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J].
霍霄妮 ;
李红 ;
孙丹峰 ;
张微微 ;
周连第 ;
李保国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6) :1339-1344
[13]   川中丘陵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J].
罗怀良 ;
朱波 ;
陈国阶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76-480
[14]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J].
石淑芹 ;
陈佑启 ;
姚艳敏 ;
李志斌 ;
何英彬 .
地理学报, 2008, (06) :574-586
[15]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现实情景研究 [J].
王成 ;
魏朝富 ;
邵景安 ;
李阳兵 ;
蒋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76-86
[16]   桐乡市乡镇耕地整理对耕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分析 [J].
邓劲松 ;
王珂 ;
沈掌泉 ;
罗鹏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3) :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