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不同冬小麦品种灌浆期物质转移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范亚宁 [1 ]
李世清 [1 ]
伍维模 [2 ]
邵明安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塔里木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灌浆期; 物质转移;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5.0170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年均降水量6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红油土上,以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和商188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在不施氮和施氮(90 kg.hm-2)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灌浆特性及物质转移效率。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生产及物质转移效率共同受品种和氮肥的影响。开花期老叶、茎鞘和成熟期茎鞘、籽粒干重间存在显著差异。施氮对开花期、成熟期地上部各部位干重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部位干物质转移量、转移效率和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既与品种有关,也与施氮有关;氮肥的影响又因品种不同而异。干物质转移量、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在8个供试品种中,最高的是NR9405,最低的是偃师9号,除NR9405和西农2208籽粒中50%以上干物质来自于开花前贮存光合产物的再转移外,其余6个品种籽粒中50%以上的干物质来自于开花后新合成的同化产物。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穗轴+颖壳部位最低,且多数处理为负值,以茎秆为最大,叶片居中。从总体看,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粒重的贡献率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大于施氮处理间的差异,施氮后降低了干物质向籽粒中的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1402 / 14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杂种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动态和分配
    高庆荣
    孙兰珍
    刘保申
    [J]. 作物学报, 2000, (02) : 163 - 170
  • [2]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
    许为钢
    胡琳
    吴兆苏
    盖钧镒
    [J]. 作物学报, 2000, (03) : 352 - 358
  • [3] 冬小麦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累积和分配规律研究
    乔玉辉
    宇振荣
    P.M.Driessen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5) : 543 - 546
  • [4]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开花后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王月福
    于振文
    李尚霞
    余松烈
    [J].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02) : 55 - 59
  • [5] 冬小麦不同氮营养品种对氮反应吸收与土壤硝酸盐耗竭的研究
    周顺利
    张福锁
    王兴仁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6) : 667 - 672
  • [6] 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王月福
    于振文
    李尚霞
    余松烈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 1868 - 1872
  • [7] 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对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孙传范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 753 - 757
  • [8] 作物产量形成的生理学基础[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娄成后,王学臣主编, 2001
  • [9] 关中小麦品种同化物积累分配特性与源库构成遗传改良的研究
    许为钢
    胡琳
    吴兆苏
    盖钧镒
    [J]. 作物学报, 1999, (05) : 548 -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