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集中流影响的植被缓冲带优化策略探讨

被引:3
作者
杨渊
王天星
蔡心怡
江明艳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集中流; 植被缓冲带; 散流结构; 渗透系统; 驳岸形式;
D O I
10.19775/j.cla.2019.07.0140
中图分类号
TU985.12 [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1204 ;
摘要
集中流的存在与频繁发生使河岸水文过程呈现特殊性与不确定性,影响植被缓冲带环境及其生态效应的发挥。针对集中流破坏植被缓冲带环境与土壤结构、抵消水质净化功能等问题,以植被类型与配置、河岸地形和驳岸处理为主要考虑因素,提出了前端、中端、末端3个空间层次的植被缓冲带优化策略:前端散流结构以"减速分流"为优化原则,包括草地过滤带、梢捆、灌木树篱和石头堰4种优化技术;中端渗透系统以"渗透吸收"为优化原则,包括3种土壤环境(黏土、壤土、砂土)的植物选型技术和2种微地形(微盆地、梯级地形)处理技术;末端驳岸形式以"固土净化"为优化原则,包括"草本+灌木"型、"活枝柴笼+灌丛垫"型和"植物+石块"型3种优化形式。植被缓冲带优化技术参数的量化、中端渗透系统优化技术的探索,以及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与景观、生活价值的结合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植物篱对石灰土坡耕地理化性质及磷素流失的影响 [J].
李波 ;
李晔 ;
赵绍林 ;
肖华锋 ;
李豪瑞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7, (05) :14-18+24
[2]   坡地植物篱技术的生态效益研究进展 [J].
林春蕾 ;
陈若君 ;
张伯浩 ;
李壮 ;
张继辉 .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12) :249-251
[3]   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土壤粒径分形特征 [J].
赵清贺 ;
卢训令 ;
汤茜 ;
张祎帆 ;
刘璞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 (05) :37-46
[4]   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J].
李海强 ;
郭成久 ;
李勇 ;
沈奕彤 .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 (05) :42-48
[5]  
植物篱的生态效益研究进展[J]. 陈蝶,卫伟.应用生态学报. 2016(02)
[6]   不同坡度下植物散流-过滤带对地表股流氮磷的消除效果 [J].
杜钦 ;
王金叶 ;
李海防 .
生态学杂志, 2016, 35 (01) :212-217
[7]   根系作用下坡度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J].
朱海丽 ;
李燕婷 ;
宋路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16 (10) :2350-2353
[8]   不同坡度下紫色土地表微地形变化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J].
郑子成 ;
秦凤 ;
李廷轩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8) :168-175
[9]   护岸柳树表层根系生长的影响因素 [J].
王兵 ;
高甲荣 ;
陈琼 ;
王舒 ;
张栋 ;
郭凯力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 42 (12) :26-29+42
[10]   生物埂护坡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J].
李建兴 ;
何丙辉 ;
徐小军 .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06) :243-248+253